族裔历史重构:加拿大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的唐人街叙事
Reconstructing the Ethnic History: The Chinatown Narrations of the First-generation Canadian-born Chinese Writers
作者:李晖;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2(03):-111-11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唐人街;加拿大;族裔历史;华裔作家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异乡·故乡——加拿大唐人街研究”(skgb201511)
中文摘要
"唐人街"曾经是早期华人因社会、政治与文化等原因而聚居在一起的飞地,它是华裔族群移民生活和历史的鲜活见证。加拿大建有北美较早的唐人街,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曾生活于此。作为少数族裔,封闭的族裔社区和遭受歧视的移民生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记忆,成为其日后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通过唐人街叙事,加拿大第一代土生华裔作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文化寻根和精神回归,更让他们有效地重构了华人族裔历史。
参考文献
① 如赵慧珍:《论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李斯嘉的〈残月楼〉》,《兰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第121-127页;朱徽:《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的发展与现状:赵廉博士访谈录》,《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第2期,第126-136页;赵庆庆:《语言·隐秘·重构:加拿大华裔作家崔维新的〈纸影:唐人街的童年〉评析》,《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3期,第116-123页;等等。
(1)Wayson Choy,The Jade Peony,Vancouver/Toronto:Douglas & McIntyre,1995,Preface.本文所征引英文文献译文,除特别说明,均为笔者自译。
(2)Sky Lee,Disappearing Moon Café,Vancouver/Toronto/Berkeley:Douglas & McIntyre,1990,p.221.
(3)See The Women?s Book Committee,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eds.,Jin Guo: Voices of Chinese Canadian Women,Toronto:Women?s Press,1992,p.19.
(4)参见乔国:《加拿大唐人街的历史嬗变》,《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14-16页。
(5)李晖:《笔尖在枫叶国舞蹈:华裔加拿大文学的起源及发展》,《华文文学》2014年第3期,第122页。
(6)朱蔼信出生于香港,4岁时作为“纸儿子”移民加拿大,是加拿大华裔文坛的元老级人物,参与创办“亚裔加拿大作家工作坊”,编写了几部重要的加拿大华裔英文文集:《多嘴的鸟:当代加拿大华裔作品集》(Many Mouthed Birds: Contemporary Writing by Chinese Canadians,1991)、《云吞:加拿大华裔诗集》(Swallowing Clouds: An Anthology of Chinese-Canadian Poetry,1999)及《敲响:当代加拿大华裔小说集》(Strike the Wok:An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anadian Fiction,2003)。他擅长诗歌,代表作品有诗集《唐人街幽灵》(Chinatown Ghost,1986),一些作品被收录入《与众不同:加拿大多元文化文学》(Making a Difference: Canadian Multicultural Literature,1996)等文集中;并曾为多个文化项目担当历史顾问。
(7)李晖:《浅议加拿大华裔英语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教学》2008年第24期,第95页。
(8)Bennett Lee & Jim Wong-Chu,eds.,Many-Mouthed Birds: Contemporary Writing by Chinese Canadians,Vancouver/Toronto:Douglas & McIntyre,1991.p.8.
(9)该书的英文译名为Gold Mountain Blues: From Kaiping to Vancouver,由企鹅出版社于2011年10月出版,后被崔维新、余兆昌、李群英及郑霭龄等指控涉嫌抄袭。
(10)参见李晖:《穿越族裔的屏障:加拿大华裔文学发展趋势研究》,《当代文坛》2015年第2期,第48页。
(11)Jin Tan & P.E.Roy,The Chinese in Canada,Ottawa:The Canadi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1985,p.3.
(12)庄建、虹飞:《打开看望外婆之门:华裔作家郑蔼龄访谈》,《译林》2011年第3期,第211页。
(13)参见章文君:《论加拿大华裔作家余兆昌的儿童文学创作》,《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第46页。
(14)陈中明:《陈中明访问余兆昌》,韩文静译,《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2期,第78页。
(15)Coolie一词在17世纪中期起源于印度,后来用于欧洲人对亚洲不熟练劳工 (尤其是印度或中国这类移民) 的轻蔑称呼,早期移民加拿大的契约劳工也被称作“苦力”。
(16)Paul Yee,“RAILWAY NOVEL:‘...just a bunch of coolies...’,” http://www.paulyee.ca/blogDetail.php 12,2014-11-20.
(17)陈中明:《陈中明访问余兆昌》,韩文静译,《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2期,第79页。
(18)加拿大文坛最具权威的文学年度大奖,1936年由加拿大作家协会(Canada Author?s Association)创立,从1959年起,改由加拿大文化委员会(Canada Council)主持评审和颁奖活动,奖项也从英语文学扩大到法语文学,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三大类别,成为在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大奖,在世界文学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19)Lien Chao,Beyond Silence: Chinese Canadian Literature in English,Toronto:TSAR Publications,1997,p.63.
(20)赵庆庆:《郁郁哉,温哥华的华裔文学》,《文艺报》2005年9月27日,第 2 版。
(21)粤剧从19 世纪下半叶在北美洲已经持续上演,粤剧社遍布各大城市的唐人街,它们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八年抗战、侨乡水灾旱灾等。
(22)Paul Yee,Saltwater City: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Vancouver,Vancouver/ Toronto:Douglas & McIntyre,1988,p.54.
(23)受《排华法案》限制,只有加拿大国公民在海外出生的子女以及豁免人员(学生、商人、外交人员等)不属被禁止移民之列,于是很多人便通过购买伪造的出生证明进入加拿大。“买纸”移民成为当时华裔为了移民采用的特殊手段。
(24)Choy,The Jade Peony,p.51.
(25)斯皮瓦克:《属下能说话吗?》,陈永国译,罗钢、刘象愚主编:《后殖民批评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25页。
(26)“‘These were extraordinary women.’—Germaine Wong,Chinese Canadian Women,1923-1967 interviewee,”http://www.mhso.ca/chinesecanadianwomen/en.
(27)Lee,Disappearing Moon Café,the Back Cover.
(28)蓝仁哲主编:《加拿大百科全书》,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166页。
(29)Lee,Disappearing Moon Café,p.242.
(30)参见庄建、虹飞:《打开看望外婆之门:华裔作家郑蔼龄访谈》,《译林》2011年第3期,第212、211页。
(31)早期的加拿大华裔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由“单身汉”组成,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成为困扰加拿大华裔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32)Denise Chong,The Concubine?s Children,Toronto:Penguin Books,1994,p.30.
(33)艾勒克·博艾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盛宁、韩敏中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24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