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政治到国家治理视角的转变——《资本论》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与新现代文明类型的探讨
A Transition from Enlightenment Politics to State Governance——O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Das Kapital and the Type of New Modern Civilization
作者:鲁绍臣;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2(03):-14-2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启蒙政治;国家治理;资本逻辑;新文明类型
Key words: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本论》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及英美左翼对新自由主义资本逻辑的批判研究”(17YJC710056)
中文摘要
启蒙政治所强调的自由、平等、劳动等理念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要求,虽然有进步性(政治解放),但由于资本主义的财产所有权和功利主义的精神体系这一历史性的定在,掏空了其所具有的革命与进步特质,启蒙政治最终沦为资本逻辑的从属性原则。因此,对启蒙政治的批判性救赎就不能从启蒙政治本身入手,否则就会流于主观自由的价值伦理批判。但也不能依靠所谓的纯粹客观逻辑:依赖资本逻辑自身的演变,否定性地产生出新的文明类型来,从而陷入历史目的论、线性逻辑与命定论中不能自拔。唯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现实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通过更好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将现代资本文明的逻辑内置、从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价值定向,才能现实地生成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类型。
参考文献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76页。
(1)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43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页。
(3)汤因比:《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晏可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2页。
(4)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452页。
(5)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00页。
(6)英格·艾尔伯:《在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和种种马克思主义之间——马克思理论的几种解读方式》,《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第83-90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0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98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29页。
(10)Arundhati Roy,Power Politics,Boston:South End Press,2001,pp.16,113.
(11)大卫·哈维:《新帝国主义》,初立忠、沈晓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6-147页。
(12)Joseph Choonara,“Marxist Accounts of the Current Crisis,” International Socialist,Vol.2,No.123,2009,pp.1-22.
(13)Slavoj ?i?ek,Less Than Nothing: Hegel and the Shadow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London and New York:Verso,2012,p.245.
(14)罗斯多尔斯基:《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魏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1页。
(15)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6页。
(1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5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