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世神国思想的历史演变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Shinkoku Thought in Medieval Japan
作者:王玉玲;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3(04):-192-198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日本中世;神国思想;佛教;神道
Key words: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日本中世重层社会构造研究”(63172073)
中文摘要
在近现代,神国思想始终与日本的民族主义密切相关。然而,究其本源,日本的神国思想实质上是基于《记纪》神话、以神祇与国家认识为核心的一种宗教思想。其中,佛教与神道在日本神国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13世纪末元军两次入侵日本失败后,随着伊势神道等中世神道思想的发展,神国思想的民族主义倾向逐步抬头。其结果是,自我优越的神祇意识、自大的国家认识不仅催生了盲目的对外意识,甚至还成为了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合理依据。
参考文献
① 森喜朗在2000年5月15日举行的“神道政治联盟国会议员恳谈会”30周年纪念会的演说中发表了该言论,相关报道详见《新闻分析:森喜朗“神的国家”的言论缘何受到抨击》,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2/18/20000518/69278.html。
② 在日本史的时代划分中,中世时期概指12-16世纪。
③ 如姚宝猷:《日本“神国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专刊》1935年第2期,收入刘岳兵主编:《南开日本研究 2017》,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99页。
④ 如刘岳兵:《“皇国史观”与宋代儒学的思想纠葛——以〈神皇正统记〉为中心》,《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6期,第165页;罗时光:《从日本神国思想看天皇制的军国主义之本质》,《南昌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93页;等等。
⑤ 继黑田俊雄之后,大隅和雄、佐佐木馨、南基鹤、海津一朗等日本学者分别从政治、宗教、外交等角度对神国思想兴起的契机进行了研究。参见黑田俊雄:『日本中世の国家と宗教』,东京:岩波书店,1975年;大隅和雄:「中世神道論の思想史的位置」,『日本思想史大系』第19卷,东京:岩波书店,1977年,第339页;佐々木馨:「神国思想の中世的展開」,『大系仏教と日本人』第2卷,东京:春秋社,1987年,第182页;南基鶴:「蒙古襲来と鎌倉幕府」,『史林』第73号,1990年,第5页;海津一朗:「正安の伊勢神宮神領興行法と公武関係」,『史学雑誌』第101号,1992年,第9页。
(1)高橋美由紀:「神国思想」,『日本大百科全書』第12卷,东京:小学馆,1995年,第539页。
(2)黒板勝美:『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第1卷『日本書紀』前篇,东京:吉川弘文馆,1951年,第247页。
(3)黒板勝美:『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第4卷『日本三代実録』,东京:吉川弘文馆,1952年,第255页。
(4)『史料大成権記』第1卷,东京:内外书籍株式会社,1939年,第108页;『史料大成小右記』第3卷,东京:内外书籍株式会社,1940年,第278页。
(5)『史料大成権記』第1卷,第108页。
(6)平安时期,随着特定氏姓贵族对特定官职的垄断、世袭,中央贵族社会中出现了象征各家等级地位的家格。
(7)通常认为,894年是停止派遣遣唐使的时间,但由于此次出使虽然任命了使节团,最终却没有成行,因此日本与唐之间的交往在前一次派遣遣唐使,即838年以后即已中断。
(8)黒板勝美:『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第4卷『日本三代実録』,第255页。7世纪后半段,为应对东亚地区紧张的国际局势,大和朝廷曾效仿中国唐朝的府兵制实施以军团为核心的地方军制。8世纪末,随着日本与新罗的断交,军团丧失了戍边卫国的军事意义,而维持军团的运作又构成了律令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律令朝廷在延历十一年(792)六月十四日颁布太政官符,宣布“除边要之地外,皆从停废”,废止了军团制度。
(9)田村円澄:「神国思想の系譜」,『史淵』第76輯,1958年,第55页。
(10)佐藤真人:《中世神道思想的形成——基于从古代到中世的思想展开》,王玉玲译,刘岳兵主编:《日本的宗教与历史思想——以神道为中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38页。
(11)“二十二社”指京都周边备受朝廷崇信的二十二个神社,具体包括伊势、石清水、贺茂、松尾、平野、稻荷、春日、大原野、大神、石上、大和、广濑、龙田、住吉、日吉、梅宫、吉田、广田、祇园、北野、丹生、贵船诸社;“一宫”即地方诸国中等级最高的神社。
(12)神道大系編纂会:『神道大系神社編』第29卷『日吉』,东京:精兴社,1986年,第83页。
(13)佐藤弘夫:『神国日本』,东京:筑摩书房,2014年,第45页。
(14)日本神道史家高桥美由纪就将中世神道的动向称之为“神的下克上”“诸神的战国时代”。参见高橋美由紀:『伊勢神道の成立と展開』,东京:ぺりかん社,2010年,第129页。
(15)以上引文参见黒板勝美:『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第32卷『吾妻鏡』前篇,东京:吉川弘文馆,1932年,第157页;高木市之助等校注:『古典文学大系』第33卷『平家物語』下,东京:岩波书店,1960年,第172页;永積安明等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84卷『古今著聞集』,东京:岩波书店,1966年,第49页;愚勧住信:『私聚百因縁集』中,东京:古典文库,1970年,第187页。
(16)竹内理三編:『鎌倉遺文』古文書編第5卷,东京:东京堂出版,1973年,第271页。
(17)伊藤聡:『神道とは何か』,东京:中央公论新社,2012年,第190页。
(18)所谓末法时代,是正、像、末三时之一,在佛法经历了正法时代千年、像法时代千年后,进入末法时代。与教(释迦之教)、行(修行者)、证(证悟者)皆具的正法时代和唯存教、行的像法时代相比,末法时代空有教法,行、证皆无,经过一万年后,佛法即灭尽。
(19)以上引文参见高木市之助等校注:『古典文学大系』第33卷『平家物語』下,第435页;早稲田大学編輯部編:『通俗日本全史』第3卷『源平盛衰記』上,东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12年,第75、133页;長谷川端注訳:『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第57卷『太平記』第4册,东京:小学馆,1998年,第100页。
(20)黒板勝美:『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第30卷『本朝文集』,东京:吉川弘文馆,1966年,第400页。
(21)竹内理三編:『鎌倉遺文』古文書編第14卷,东京:东京堂出版,2005年,第146页。
(22)筑紫頼定編:『八幡大菩薩愚童訓』下卷,东京:泰东书道院,1942年,第2页。
(23)高橋美由紀:「神国思想」,『日本大百科全書』第12卷,第539页。
(24)中世武家社会中,主人与家人间的主从关系建立在主人向家人封赏土地等“御恩”及家人向主人履行军事、经济义务即“奉公”的基础之上。
(25)末木文美士:『中世の神と仏』,东京:山川出版社,2014年,第90页。
(26)神道大系編纂会:『神道大系論説編』第4卷『天台神道』下,东京:精兴社,1993年,第410页。
(27)神道大系編纂会:『神道大系論説編』第5卷『伊勢神道』上,东京:精兴社,1993年,第62页。
(28)神道大系編纂会:『神道大系論説編』第4卷『天台神道』下,第410页。
(29)神道大系編纂会:『神道大系論説編』第3卷『天台神道』上,东京:精兴社,1990年,第69页。
(30)大隅和雄校:『日本思想史大系』第19卷『中世神道論』,第234页。
(31)古川哲史:「神国思想の形成と展開」,『日本思想史講座』第3卷,东京:雄山阁,1976年,第70页。
(32)黒板勝美:『新訂増補国史大系』第31卷『元亨釈書』,东京:吉川弘文馆,1965年,第252、253页。
(33)岩左正等校注:『日本古典文学大系』第87卷『神皇正統記』,东京:岩波书店,1965年,第41、44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