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融合路径
The Perspectives in and Approaches to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作者:姜晓萍;许丹;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3(04):-29-3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乡村治理;三治融合;自治活力;法治秩序;德治精神;新时代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三治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思维,既需要以"自治"为乡村治理的主体维度,围绕"自治活力"主线,激发乡村治理主体的内源动力;也需要以"法治"为乡村治理的功能维度,坚守"法治秩序"底线,确保公共权力规范运行,村民权利有序维护;还需要以"德治"为乡村治理的价值维度,明确"德治精神"的红线,不断唤醒村民的共同体意识、公共理性和公共责任。只有厘清乡村治理中自治活力、法治秩序、道德规范相契合的源生内需与契合机理,才能通过文化塑造、角色定位、功能优化和政策调适,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价值融合、主体协同、聚合效能和制度优化,构建契合中国场域的三维互动现代乡村治理新体系。
参考文献
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1)汤玉权、徐勇:《回归自治:村民自治的新发展与新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6期,第62页。
(2)徐勇:《自治为体,法德两用,创造优质的乡村治理》,《治理研究》2018年第6期,第7-9页。
(3)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5页。
(4)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91页。
(5)于建嵘:《村民自治:价值和困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4期,第75页。
(6)阎德民:《防止县域官员腐败与优化县域政治生态》,《中州学刊》2013年第2期,第16页。
(7)庞正:《法治秩序的社会之维》,《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3页。
(8)张文显:《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90页。
(9)彭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逻辑构成与结构范畴研究》,《政法论丛》2017年第2期,第71页。
(10)杨郁、刘彤:《国家权力的再嵌入: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共同体再建的一种尝试》,《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第5期,第61页。
(11)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49页。
(1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8页。
(13)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7-14页。
(14)邓大才:《走向善治之路:自治、法治与德治的选择与组合——以乡村治理体系为研究对象》,《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第4期,第38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