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民工群体的阶层地位及其保障
The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Its Security in the New Era
作者:叶鹏飞;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4(05):-162-17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农民工;阶层;社会地位;评价分析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社会融入研究”(13CSH03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一般项目“新时代工会在集体协商中的多元角色研究”(18YYJS011)
中文摘要
新时期农民工阶层的地位保障和提升问题尤显突出。阶层地位的评价分析涉及政治地位、社会经济地位和自我评价等不同维度。目前农民工的政治地位体现为一种国家意志,实际政治权利仍有待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处于较低层次,同时对应着较低社会地位的自我评价。农民工的阶层地位还呈现明显的结构差异和群体差异。应对新的社会矛盾,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阶层,从民主参与、权益保护、素质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舆论等多个维度提升其阶层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玉赋主编:《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年,第22页。
(2)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4月27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4/t20180427_1596389.html。
(3)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第42-52页。
(1)朱力:《农民工阶层的特征与社会地位》,《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第41-50页。
(2)李强:《给“底层精英”以上升通道》,《中国社会导刊》2001年第12期,第9页。
(3)黄晓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变迁的政策研究---基于近五年(2010-2014)政府工作报告的分析》,《职教论坛》2014年第22期,第18-22页。
(4)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第1-17页;李培林、李炜:《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第119-131页。
(5)田丰:《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3期,第121-143页。
(6)张俊山:《收入分配领域矛盾的集中体现---农民工收入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第58-67页。
(7)王欧:《留守经历与性别劳动分化---基于农民工输出地和打工地的实证研究》,《社会学研究》2019年第2期,第123-146页。
(8)孟凡强、向晓梅:《职业隔离、工资歧视与农民工群体分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102-111页。
(9)时怡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公平感研究:职业流动与相对经济地位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第75-82页。
(10)叶鹏飞:《农民工的城市认同与定居意愿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第169-170页。
(11)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第42-52页。
(12)宋国凯:《分群体分阶段逐步改革农民工体制问题---基于农民工分化与社会融合的思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7-13页。
(13)张永丽、王博:《农民工内部分化及其市民化研究》,《经济体制研究》2016年第4期,第95-101页。
(14)杨柳:《精准治理视角下的农民工群体异质性研究---基于对收入悖论成因的分析》,《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7期,第108-118页。
(1)董淑芬:《双重转型阶段我国工人阶层的变化特征》,《改革与开放》2018年第6期,第90-92页。
(2)Terry Clarkand Seymour Lipset,“Are Social Classes Dying?”International Sociology,Vol.6,No.4,1991,pp.397-410.
(3)李强:《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学海》2006年第4期,第40-46页。
(4)田丰:《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3期,第121-143页。
(5)J.M.Ostrove,N.E.Adler,M.Kuppermann and A.E.Washington,“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ssessment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Self-rated Health in an Ethnically Diverse Sample of Pregnant Women,”Health Psychology,Vol.19,No.6,2000,pp.613-618.
(6)华红琴、翁定军:《社会地位、生活境遇与焦虑》,《社会》2013年第1期,第136-160页。
(7)祝仲坤、冷晨昕:《住房状况、社会地位与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基于社会融合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8年第1期,第1-15页。
(8)徐延辉:《社会地位与农民工的定居意愿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83-90页。
(1)李强:《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期,第32-41页。
(2)黄江泉:《人力资本异化驱动下的农民工分层机理及实证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第51-58页。
(3)《中共十八大代表的构成》,2012年11月6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06/c_113621702.htm。
(4)《图解:十九大代表都有哪些人?》,2017年9月30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930/c117092-29570771.html。
(5)《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特色分析》,2013年3月1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3lh/2013-03/01/c_124404601.htm。
(6)《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有特点》,2018年3月6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3-06/8461311.shtml。
(7)Harry B.G.Ganzeboom,Paul M.De Graaf and Donald J.Treiman,“A Standard International Socio-Economic Index of Occupational Status,”Social Science Research,Vol.21,No.1,1992,pp.1-56.
(1)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4月27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4/t20180427_1596389.html
(1)《中共十八大代表的构成》,2012年11月6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06/c_113621702.htm。
(2)《图解:十九大代表都有哪些人?》,2017年9月30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930/c117092-29570771.html。
(3)《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特色分析》,2013年3月1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3lh/2013-03/01/c_124404601.htm。
(4)《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有特点》,2018年3月6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3-06/8461311.shtml。
(1)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4月20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4/t20180427_1596389.html。
(2)参见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