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学术脉络与时代逻辑:一个经济学视角
The Academic Context and Logic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n Economic Perspective
作者:贺立龙;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4(05):-136-15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乡村振兴;学术史;政治经济学逻辑;脱贫农户;乡村产业振兴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与施策机制研究”(15CJL057);;
四川大学创新火花项目(2018hhf-30)
中文摘要
农业与乡村研究的学术史表明,乡村振兴是现代城乡关系由分工对立到融合共生的演进结果,是人力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内生驱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乡村实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脱贫攻坚成果在新时代的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的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乡村的推进,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高质量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推进乡村产业培育与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组织变革、集体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培育乡村振兴的经济动能,提升其战略实施成效。在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推动脱贫农户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既是农户现代化转型的内在需求,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主体支撑。从乡村产业与脱贫农户融合共生的经济性质出发,提升农户经营能力,优化机制设计,推进不同脱贫农户经营乡村产业链的适宜环节,切实推动高质量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序衔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社会主义论坛》,2019年第7期,第4-6页。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5-20页。
(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151-170页。
(1)托马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53-57页。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371-379页。
(3)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第84、105页。
(4)托马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71-77页。
(5)哈里·兰德雷斯、大卫·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周文译,北京:邮电出版社,2014年,第61-67页。
(6)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萧琛等译,北京:邮电出版社,2007年,第584-585页。
(7)斯坦利·布鲁、兰迪·格兰特:《经济思想史》,邸晓燕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26页。
(8)阿尔弗莱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彭逸林等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2页。
(1)张建华、杨少瑞:《发展经济学起源、脉络与现实因应》,《改革》2016年第12期,第134-143页。
(2)郭剑雄:《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增长: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关系再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第77-87页。
(3)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王月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60-70页。
(4)威廉·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梁小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第78-90页。
(5)钱纳里等:《发展的型式:1950-1970》,李新华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12-120页。
(6)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6页。
(7)西奥多·W·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郭熙保、周开年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92页。
(8)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郭熙保、舰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57-63页。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90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4-265页。
(5)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20页。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6页。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903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4-505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98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542页。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0页。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52页。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资本论》第1卷,第704页。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872、139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08页。
(3)程恩富、段学慧:《〈资本论〉中关于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思想阐释》下,《经济纵横》2017年第5期,第1-13页。
(1)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包括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26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6/c_1123487123.htm。
(1)Liu yanshui and Li yuheng,“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Nature,Vol.548,August 2017,pp.275-277.
(2)国家统计局:《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2019年1月21日,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9-01/21/c_1210043114.htm。
(3)晏澜菲:《农产品加工业将迎来发展黄金期》,2019年4月11日,http:∥www.comnews.cn/article/ibdnews/201904/20190400002618.shtml。
(1)Douglass C.North,“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Vol.31,No.1,1971,pp.118-125.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12月26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9/c_1120216470.htm。
(2)于祥明:《土地管理法修改亮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2019年8月27日,http:∥news.cnstock.com/paper,2019-08-27,1218650.htm。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28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2)杨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农民日报》2017年2月20日,第002版。
(3)潘文轩:《积极防范与化解产业扶贫风险》,《学习时报》2018年3月9日,第A2版。
(1)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党建》2017年第9期,第4-6页。
(2)高帆:《中国农业弱质性的依据、内涵和改变途径》,《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49-53页。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019年2月28日,http:∥www.jcrb.com/xztpd/ZT2019/201902/SSJDJ/SSJRD/FPGJXG/201902/t20190228_1967786.html。
(4)美国农业劳动力只占劳动力2%,但农业服务人数占劳动力10%以上,农业服务业分工外包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参见张天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振兴乡村的大产业》,《农民日报》2018年11月17日,第003版。
(5)农村“能人”个人条件较好,凭借经济优势在当地形成一定威望,在信息闭塞的贫困乡村和农户群体中更容易产生带动效应。钱学明:《产业扶贫要用好“能人”》,《人民日报》2017年11月8日,第19版。
(1)笔者在一些乡村调研发现,贫困农户受限于土地条件、经营能力,大多从事小农经济与分散经营,农副产品规模小、质量参差不齐,不符合电商上线要求,达不到冷链物流与农业服务发展的市场容量,后者又制约贫困农户生产的规模化与产业化,陷入产业不兴与农户散弱的低水平均衡陷阱。这里借鉴了发展经济学“循环累积因果”“低水平均衡陷阱”的理论。参见G.Myrdal,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London:Gerald Duckworth,1957,pp.3-6;Richard R.Nelson,“A Theory of the 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 in Underdeveloped Economie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6,No.5,1956,pp.894-908.
(2)李晴、叶勉:《美国乡村发展的四个阶段》,2018年8月6日,http:∥www.upnews.cn/archives/3974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理论参考》2018年第4期,第4-15页。
(4)郝红波:《代表委员谈产业扶贫,结合市场是难点也是关键点》,2017年3月8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03/08/t20170308_20813330.shtml。
(1)张建斌、徐世明:《农户参与农村产业扶贫项目的阻滞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自治区X旗的实地调研》,《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第15-18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