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代乐舞画像砖中的裙摆范式研究
A Study on the Hemline of Skirts in the Music-and-Dance Bricks in Sichuan of the Han Dynasty
作者:尹德锦;唐丽娟;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5(06):-158-164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汉代乐舞;画像砖;图文互证;裙摆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裙摆作为四川汉代乐舞的一种舞器,其形制一直沿用至今。但在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社会所打造的文化产业追逐视觉刺激,遮蔽了裙摆的意义设定,裙摆在舞蹈语汇体系中已经以现代性身份而存在,唯美与逼真的代价是舞者所携带的深度文化意义的消逝,而重返"裙摆"所携带的文化"景观"就成为当下舞蹈文化研究的一个进路。当然,这并非要复原某一个舞蹈动势,而是要借其管窥汉代乐舞文化韧度和独有的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① 该画像砖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市昭觉寺汉墓,现存于成都市博物馆。图片来源于高文编:《四川汉代画像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39幅。
② 《全晋文》卷74,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883页。
① 图2、图3、图4由赵媛婷根据画像砖绘制。
② 该画像砖出土于成都市郊,现存于成都市博物馆。图片来源于高文编:《四川汉代画像砖》,第42幅。
③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56页。
① 傅毅:《舞赋》,《文选》卷17,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48页。
② 曹植:《洛神赋》,《文选》卷17,第270页。
③ 该画像砖1956年出土于四川彭县太平乡,现存于四川省博物馆。图片来源于高文编:《四川汉代画像砖》,第41幅。
④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5页。
⑤ 该图由赵媛婷根据画像砖绘制。
⑥ 挚虞:《文章流别论》,穆克宏主编:《魏晋南北朝文论全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⑦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第265页。
① 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6页。
② 徐陵编:《玉台新咏笺注》卷1,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26页。
③ 尹德锦、唐丽娟、杨倩:《从“以袖比翼”到“以翼通天”——汉代袖舞的审美分析》,《天府新论》2015年第1期,第132-135页。
④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第3册,第753页。
① 此画像砖出土于四川彭县。图片来源于孙颖:《中国汉代舞蹈概论》,第100页。
② 转引自巫鸿:《“空间”的美术史》,钱文逸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4-25页。
③ 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北京:三联书店,2015年,第59-76页。
④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45-146页。
⑤ 孔颖达:《周易正义》卷9,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96页。
(1)李道平:《周易集解编纂疏》卷9,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627页。
(2)杨宝忠:《论衡笺注》卷13,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731页。
(3)孔颖达:《周易正义》卷9、卷3,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94、95、39页。
(4)扫叶山房辑:《百子全书》下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332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