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报纸副刊探寻现代文学新的历史叙述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Heterogeneit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Effect of Strategic Flexibility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作者:张武军;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5(06):-139-145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文献史料;报纸副刊;《中央日报》;《民国日报》;革命文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近些年来,报纸副刊作为重要的文献史料,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不过,研究者对于报纸副刊的研究整体呈现出模式化倾向,一是集中于副刊的栏目介绍、作家作品搜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辑佚;一是围绕"想象的共同体"和"公共空间"等理论展开阐述。前者并没有形成文学史叙述和文学研究新的热点,后者又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存在一定的隔膜。总体来说,报纸副刊上的作家作品虽不以文学性见长,尤其是像《中央日报》和一系列《民国日报》等更是如此,但它们却和民国政治与社会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使我们从多层维度探究民国时期文学背后的支配力量,重溯文学发展变迁的运转轨迹,如革命文学谱系的重构以及重叙现代文学历史的可能。
参考文献
① 陈平原:《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以北大诸君的学术思路为中心》,《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9日,第 17版。
② 雷世文:《现代报纸文艺副刊的原生态文学史图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1期,第163页。
③ 李怡:《地方性文学报刊之于现代文学的史料价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1期,第118页。
(1)张武军:《新史料的发掘与抗战文学史观之变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2期,第161页。
(2)樊骏:《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上)——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1期,第67页。
(3)郝庆军:《报刊研究莫入误区——反思两个热门话题:“公共领域”与“想象的共同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5期,第41页。
(4)李欧梵:《“批评空间”的开创——从〈申报·自由谈〉谈起》,《现代性的追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3-21页。
(5)王德威:《导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宋伟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9页。
(6)李欧梵:《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未完成的现代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5页。
(7)李怡:《“有‘思想’的文献史料”专题笔谈·主持人语》,《湘潭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99页。
(8)李怡:《“大文学”需要“大史料”——再谈“在民国发现史料”》,《当代文坛》2016年第5期,第10页。
(9)杜竹敏:《〈民国日报〉文艺副刊研究(1916—1924)》,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0年,第67页。
(10)徐思彦:《官与民:对〈中央日报〉〈大公报〉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学术界》2006年第6期,第237页。
(11)上官美博:《六十年大事记》,胡有瑞主编:《六十年来的中央日报》,台北:中央日报社,1988年,第246页。
(12)矛盾:《一九二七年大革命》,《茅盾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358页。
(13)郭沫若:《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249-251页。
(14)蔡元培:《贺词》、何应钦:《本报的责任》,《中央日报》1928年2月1日,第1张第4版。
(15)对于二人的相关表述及深层分析和解读,详见张武军:《红与黑交织中的摩登——1928年上海〈中央日报〉文艺副刊之考察》,《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第103页。
(16)刘福春:《胡也频的一首佚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第1期,第252页。
(17)参见赵丽华:《民国官营体制与话语空间——〈中央日报〉副刊研究(1928—1949)》,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年。这是目前唯一以《中央日报》副刊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其章节安排基本围绕着“国都”“民族”“国家”这三个语词展开。
(18)参见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53页。
(19)参见徐思彦:《官与民:对〈中央日报〉〈大公报〉七七社论的文本分析》,《学术界》2006年第6期,第234页。文章指出,《中央日报》七七社论有很多地方和蒋介石的讲话不一致甚至相抵牾,
(20)《上海日报公会宣言》,《申报》1931年12月12日,第7版。有关包括《民国日报》在内上海各大报纸反抗新闻统制和报刊检查制度的论述,可参阅刘永生:《南京国民政府与前期新闻舆论管控机制研究》第五章“国民政府前期新闻舆论管控下新闻舆论界的自律”,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年;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党报经营管理体制和时代特色”,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年。
(21)《一个初步的根本办法》,《中央日报》1935年11月28日,第1张第2版。
(22)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第122页。
(23)杨晦:《论文艺运动与社会运动》,《大学》第6卷第1期,1947年6月,第16页。
(24)朱晓进:《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文学评论》2001年第5期,第157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