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轨制、新双轨制到市民化——流动人口治理40年
Changing from Dual-track System to New Dual-track System and to Citizenization——40 Year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Governance
作者:董敬畏;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5(06):-87-9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流动人口;双轨制;新双轨制;市民化
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及监管模式研究”(18ZDA316)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40年,也是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加的40年。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不仅是物的流动,更重要的是人的流动。而人的流动性增加倒逼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由改革之初双轨制下的严格限制,到新双轨制下的有序流动,再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40年的流动人口治理政策变迁轨迹是由总体性社会中的控制逐渐转向市场社会中的治理。在这个过程中,流动人口的治理呈现一种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模式,互动的背后体现出中国40年改革的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这种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有有利的一面,即能够迅速解决问题;然而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即政策的短期性、短视性。后者在流动人口治理政策40年变迁过程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且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融合发展埋下了隐患。
参考文献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71、266页。
② 任剑涛:《社会的萎缩与重建》,张一兵等编:《社会理论论丛》第二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8页。
(1)孙立平、王汉生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47-62页。
(2)冯仕政:《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第73-97页。
(3)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性支配到技术性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第104-127页。
(4)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2011年第10期,第67-85页。
(5)华生:《双轨制始末》,《中国改革》2005年第1期,第22-25页。
(6)田伟:《双轨制改革的历史回顾及评价》,《理论学刊》2009年第4期,第53-56页。
(7)段成荣、杨柯、马学阳:《中国流动人口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年,第50-51页。
(8)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性支配到技术性治理》,《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第104-127页。
(9)张兆曙:《“大树进城”中的城乡关系》,《人文杂志》2010年第4期,第148-154页。
(10)钟伟:《解读“新双轨制”》,《中国改革》2005年第1期,第17-21页。
(11)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短工化: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沈原主编:《清华社会学评论》第六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45页。
(12)朱妍、李煜:《双重脱嵌:农民工代际分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第66-75页。
(13)“拆分型农民工生产体制”指工人的打工收入可以维持自身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但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等活动只能在老家进行。任焰、潘毅:《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第21-33页。
(14)“宿舍劳动体制”指外来工集中地居住在由工厂或当地政府在工厂之内或附近提供的宿舍之中并被隔离于当地社会之外。参见任焰、潘毅:《宿舍劳动体制:劳动控制与抗争的另类空间》,《开放时代》2006年第3期,第124-134页。
(15)吴敬链:《中国模式,还是过渡体制》,何迪、鲁利玲编:《反思“中国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5页。
(16)董敬畏:《个体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新趋势》,《浙江学刊》2014年第4期,第189-194页。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806/c1001-28615666.html,2019年5月16日。
(18)马歇尔将公民权利分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中国流动人口治理四十年体现为国家逐步还权于这一群体的过程,通过政府的还权于民,社会得以开始发育。参见托马斯·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五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07-514页。
(19)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研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期,第107-122页。
(20)积分入户对于流动人口权利的限制已经被地方政府意识到,包括东莞、中山市等一些地方政府于2018年2月份开始取消积分入户,参见http://gz.house.163.com/18/0302/08/DBSLLSDB008782AS.html,2019年5月16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