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from the Post-Marxist Perspective
作者:刘红梅;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3,(01):-5-13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Key words: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后马克思主义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10QNZX3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12XKS012)阶段性成果
中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学理层面上关注主体、方式和内容,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可以为此提供一定的借鉴。后马克思主义对后工业社会政治语境的分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范围的拓展提供了理论启发。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构和建构,可以启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非闭合性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结构得以可能。后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动态发展提供了思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对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立场谨慎。
英文摘要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001页。
②周凡、李惠斌主编:《后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③周凡、李惠斌主编:《后马克思主义》,第70-71页。
④周凡、李惠斌主编:《后马克思主义》,第72页。
①陈万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技术特征与推进思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②周凡:《后马克思主义导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第327-328页。
③周凡:《后马克思主义导论》,第332页。
①Ernesto Laclau and Chantal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London:Verso,1985,p.125.
②莫菲:《政治的回归》,王恒、臧佩洪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③胡大平:《走出“后马克思主义悖论”———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训与启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④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p.4.
⑤周凡:《后马克思主义导论》,第313页。
①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p.2.
②周凡、李惠斌主编:《后马克思主义》,第66页。
③李春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个人视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
④陆扬:《德里达解构之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91页。
⑤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p.111.
⑥周凡:《后马克思主义导论》,第85页。
①Ernesto Laclau,New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London:Verso,1991,p.99.
②周凡、李惠斌主编:《后马克思主义》,第322页。
③周凡、李惠斌主编:《后马克思主义》,第84页。
④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p.113.
①周凡主编:《后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102页。
②周凡主编:《后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第103页。
③周凡、李惠斌主编:《后马克思主义》,第87页。
④Laclau and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p.4.
⑤周凡:《后马克思主义导论》,第169页。
⑥周凡:《后马克思主义导论》,第92页。
①Ernesto Laclau,Politics and Ideology in Marxist Theory:Capitalism,Fascism,Populism,London:NLB,1997,p.101.
②周凡:《后马克思主义导论》,第1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5页。
④Laclau,Politics and Ideology in Marxist Theory,p.161.
⑤周凡主编:《后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第187页。
⑥周凡主编:《后马克思主义:批判与辩护》,第195页。
上一条:中国符号学六十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