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及其考古学印证
The Legendary Tang-Yu Time and Its Archaeological Confirmation
作者:彭邦本;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5,198(03):-5-1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唐虞时代;陶寺遗址;早期文明;国家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古代文献中传说的尧舜禅让的唐虞时代,其真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但这一史传不仅见于丰富的传世文献记载,而且已被近年来大量考古发现所印证。唐虞联盟的共同体组织,也已经具备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
英文摘要
①《国语·晋语八》:“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
②《国语·鲁语上》:“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83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4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74页。
④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17页。
⑤此书198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⑥童恩正:《文化人类学》,《童恩正文集·学术系列·人类与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225、231页。
⑦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页。
①易建平:《酋邦与专制政治》,《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②古人把传世《尚书》中的《尧典》、《皋陶谟》等篇归称为《虞书》,列于《夏书》、《商书》、《周书》之前,《史记》也在《夏本纪》之前首列《五帝本纪》,已有把“虞”或“有虞氏”和“五帝时代”视为三代之前的“朝代”之意思。但“唐虞”、“虞”或“有虞氏”和“五帝时代”是否为一“朝代”,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看法。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理念之一,是将“朝代”或曰“王朝”与“家天下”君主世袭体制相联系,因此,虽然《史记·五帝本纪》在《世本》和《大戴礼记》之《五帝德》、《帝系》等先秦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把黄帝以来的传说诸帝王均说成是黄帝之后裔,但仍不合于一般意义上的王朝世袭含义。故即使先秦文献中,也有《礼记·礼运》以夏初为界,把上古分为包括五帝的大同和夏以后的小康两个时代之说;《墨子》则屡屡习称“虞夏商周三代”,虽然将虞排列在夏朝之前,但显然又未将虞视为夏商周一样的朝代。如按照近世以来的主流学术理论,则中国历史上“王朝”时代之肇始,即是文明社会之开端,而“五帝时代”或“唐虞”时期是否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乃近期内难以解决之争议问题。不过,即使“五帝”或“唐虞”时期不是严格意义的“王朝”,或未达到文明时代的发展水准,但属于夏朝以前的一个时代,则是先秦以来人们历代认同的传说和理念,而且在近世以来的考古发现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证实。
①童书业:《“帝尧陶唐氏”名号溯源》,顾颉刚等:《古史辨》第七册下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7-8页。
②转引自童书业:《“帝尧陶唐氏”名号溯源》,第7-8页。
①童书业:《“帝尧陶唐氏”名号溯源》,第1-6页。
②童书业:《“帝尧陶唐氏”名号溯源》,第21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27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第26页。
⑤《论语·泰伯》:“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此显然是在说舜禹禅让事。
⑥《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①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40-41页。
②今本《论语》的《尧曰》篇为三章,而竹简本为二章,今本第三章在简本中用两个小圆点与上间隔,以两行小字连在下面,好似附加的一段。在题写章节与字数的残简中正有一枚记曰:“凡二章,凡三百廿二字。”知简本《尧曰》只有二章。康有为《论语注》云:《尧曰》“《鲁论》本二章,其末一章《齐论》也。翟氏灏《考异》:《古论语》分此一篇为二,则‘尧曰’凡一章,‘子张’凡二章。”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也引崔述《唐虞传信录》卷二云:“此篇在《古论语》本两篇,篇仅一、二章,《鲁论语》以其少,故合之,盖皆断简,无所属,附之于《论语》之末者,初不知其传自何人。学者当据《尚书》之文以考证其是非而取舍之,不得概信为实然也。”值得注意的是,与竹简《论语》同墓所出的还有当时皇太子之师萧望之的奏议,萧氏为传授《鲁论》的大师,“刘脩死后把《论语》和萧氏奏议放在一起,应不是偶然的”。以此结合上述简本《尧曰》篇的情况,可推测《定州汉墓竹简论语》可能就是失传已久的《鲁论》。参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第2、4页;顾颉刚等:《古史辨》第七册下编,第59页。
③湖北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郭店一号墓》,《文物》1997年第7期。
④彭邦本:《楚简〈唐虞之道〉初探》,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彭邦本:《楚简〈唐虞之道〉与古代禅让传说》,《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
⑤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第37-41页图版,第155-160页释文。其中“禅而不专”句,从周凤五《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新释》(《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本,第三分,第739-758页)说。
①《史记·五帝本纪》裴骃《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②战国尤其汉晋时期的古籍多称禹出生于“西羌”或曰“西夷”,反映禹族的起源和原居地在西部甘青包括川西北高原地区,后于五帝时期转徙至黄河中游地区。详见彭邦本:《禹族西兴东渐及其在黄河中下游的活动初探》,《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工作五十年》,文物出版社编:《新中国考古五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63-82页;何弩、严志斌:《黄河流域史前最大城址进一步探明》,《中国文物报》2002年2月8日;何弩、严志斌、宋建忠:《襄汾陶寺城址发掘显现暴力色彩》,《中国文物报》2003年1月31日;何弩:《陶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重要里程碑》,《中国文物报》2004年9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大型建筑基址》,《考古》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2003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第7期;国家文物局主编:《2003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48 -51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
④李建民:《陶寺遗址出土朱书“文”扁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第1期。
⑤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30页。
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十三篇下,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年,第734页。
②何弩:《陶寺遗址扁壶朱书“文字”新探》,《中国文物报》2003年11月28日。
③罗琨:《陶寺陶文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第2期。
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十三篇下,第61-62页。
⑤彭邦本:《陶寺古城——唐虞时期与夏初都城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9年第18期;沈长云、张翠莲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上一条:民初国会政制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