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行动逻辑的转换
CPC's Switch of Action Logic from Struggle Philosophy to Harmonious Philosophy
作者:李学林;梁横江;苏蔓;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1,(04):-5-11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革命党;执政党;斗争哲学;和谐哲学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斗争哲学作为自己的行动逻辑,不仅是由于受到了苏俄马克思主义者崇尚斗争哲学的理论影响,也是在实践中克服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消极影响和改善革命行动效率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未能将斗争哲学转换为和谐哲学,与未能成功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和对矛盾斗争性的地位与作用的误读有关。邓小平强调安定团结与反对"大民主"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行动逻辑上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过渡的关键性环节。倡导和谐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对政府公共职能问题与执政党群众基础问题进行科学认识的必然结果。和谐哲学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执政党的思维。
英文摘要
[1]杨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2007,(3):1.
[2]陈剑.毛泽东“斗争哲学”的内涵、价值和局限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4):1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8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7.
[7]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7-408.
[8]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7.
[9]王长江,姜跃,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96-297.
[10]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21.
[1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8-379.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13]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39.
[14]《红旗》报道员.哲学战线上的新论战[J].学术月刊,1964,(9):5.
[15]萧岛泉.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J].湖北文史,2008,(1):38.
[16]逄先知,金冲之.毛泽东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385.
[1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18]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16.
[19]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4.
[2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4.
[22]乔丽军,段治文.社会主义国际新形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0,(5).
[2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6.
[25]高林远.论建国以来我党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历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3).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97.
上一条:重庆忠县邓家沱汉代石阙再讨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