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荣学术 发扬民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这一决策反映了全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工作重心的转移也对学术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术理论战线应该怎样适...
1979,(01):-2-4 赵鸣晨 -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
陈毅同志: 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队,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
1978,(01):-3-4 毛泽东 -
论十大关系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
1977,(01):-1-20 毛泽东 -
峨眉音系
一绪论 1.峨眉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峨眉位于川南峨眉山麓,在大渡、青衣两水的中间,乐山的西部。东连乐山,通井研,南邻峨边,北接洪雅、夹江;有公路,有水路,交通方便。城西南面的峨眉山是负有盛誉的祖国名山水,向来...
1959,(01):-1-66 陈绍龄;郝锡炯; -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于一九七五年一月八日至十日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讨沦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1975,(01):-1 -
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时代性与战斗性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贯表现在先生伟大的全部文学遗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在杂文这一特殊形式的写作上,那种精神,也更为鲜明突出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战斗性。鲁迅先生在一九...
1956,(01):-1-8 林如稷;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产阶级领导文学艺术的极端坚定的阶级政策
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于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
1960,(01):-1-8 胡松荣; -
黑格尔论否定的否定和质量互变的内容和特点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矛盾统一和否定的否定以及质量互变是怎样的关系?恩格斯把它们概括为黑格尔辩证法体系的三个基本规律。黑格尔认为,这三个规律有着內在联系,它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总体上显示逻辑体系的全貌...
1982,(01):-3-13 张遂五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社会历史理论时,是十分重视对人的研究的。们们越过费尔巴哈而发现唯物史观,其思想基础之一,就在于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见解进行科学的剖折、批判,克服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缺...
1981,(01):-3-11 袁亚愚 -
当前的美国经济危机及其前景
美国在一九七四至一九七五年经济危机后,经过四年的缓慢回升,虽然没有出现真正的高涨,但在经济周期规律的作用下,结合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的重大影响,经济的内在矛盾又在下述几个方面激化和...
1980,(01):-3-10 杨西孟 ,叶其湘 -
辛亥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密切结合所产生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繁荣昌盛、光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胜...
1983,(01):-3-12 黎永泰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在为完成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的斗争中,学习应用并在...
1984,(01):-3-7 晏仁章 -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我们已经搞了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社会主义是什么,我...
1988,(01):-3-8 晏仁章 -
横向经济联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的横向经济...
1987,(01):-3-9 赵文钦 -
试论价格与税收两个经济杠杆的协调运用——兼谈税制改革须与价格改革相结合
所谓经济杠杆,简单地讲,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用来影响和调节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杠杆的经济目的,是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高效益、高速度地发展。经济杠杆的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
1985,(01):-3-6 杨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