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来中国文化价值观与社会的变迁
一、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容的物质变动,而社会文化变动,对于社会变动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有决定作用。在欧洲,新教运动所造成的伦理变革,形成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
1989,(02):-3-9 黎永泰 -
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内地城市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适宜地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内容也在逐步扩大。我国的沿海城市由于有较好的地理位置而具备一定的口岸条件,本身又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及其它条件,...
1985,(02):-3-7 彭通湖 -
论国际经济相互依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10多年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以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速度相互交融,国际经济越来越广泛而紧密地相互依赖。历史实践证明,在当今世界,相互依赖已...
1990,(02):-3-9 王世浚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已经作出决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是偶然的,这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1993,(02):-3-9 周春 -
财政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从1991年到2000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它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在九十年代巩固和发展八十年代取得的成就”以及“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1991,(02):-3-9 冯宗容 -
关于孟郊的生平及其创作
一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公元七五一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死于公元八一四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关于他的家世,由于文献不足,我们已不能详细地知道.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仅仅知道他的先世并非豪门世族①.他...
1957,(02):-1-9 华忱之;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对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几个引人注目的发展特点:一是世界经济国际化大大加强,各国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二是以大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迅速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正改变着二战以来形成的世...
1992,(02):-3-7 刘用明 -
关于列宁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深刻研究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关系,明确规定了三者同一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但是,自《哲学笔记》问世以来,对于三者同一的含意的理解上,一直存在着分歧。...
1986,(02):-3-8+15 王仲士 -
论新世纪中国哲学精神走向
新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精神?目前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启蒙运动补课论”;“传统文化本位论”;“后现代意识论”。这三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但它们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
2001,(02):-5-11 陈文泽,潘义宁,郭金伦 -
加入WTO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最终归结为教育的竞争,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从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
2002,(02):-5-11 卢铁城 -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战略研讨
由四川大学管理学院、四川省管理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发展 战略”研讨会于 1999年 11月 27- 28日在四川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 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
2000,(02):-5-20 -
论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及其特点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形成于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五四前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是民族自决思潮的兴起,其次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再次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清末时期比较,五四前后的民族主义具有...
2008,(02):-5-15 郑大华;周元刚; -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
2007,(02):-5-11 吴兴明; -
民国时期司法职员的薪俸问题
司法职员的薪俸被认为直接关系到司法独立,研究者甚多。普遍认为民国时期司法职员薪俸偏低,并将其视为斯时司法未能独立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与享受国家薪俸的其他政府部门职员相比,至少从官等俸级之制度设定这一角...
2010,(02):-5-18 杨天宏; -
人民币应该升值吗?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资本项目顺差,因此,应采取"交易平衡法"和"改革平衡法"来缓解与日俱增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国不仅不能改变现行的汇率制度,还应当让名义汇率成为中国汇率政策...
2004,(02):-5-9 华民,马涛,马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