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实践观点的关系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在实践观点上的关系,远较目前理论界已有的论述复杂。他们之间不仅存在一种依次递进的循序相承和发展关系,而且还存在一种非依次递进的跳跃相承和发展关系,以及个别观点上的区别。
1991,(03):-3-7 董仲其 - 
            国债理论的演进及对我国国债政策的启示
            
西方各个经济学派对国 债的认识和看法的差别来自于当时不同的经济现实。中国国债和国债理论的发展比较晚,因 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债理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运用扩张性的经济政 策刺激国内需求,...
2002,(03):-5-9 孙力军 - 
            论人力资本产权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存在产权问题。忽略人力资本产权及有关问题是我们改革中存在的一个失误。人力资本产权是一个由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发展权等一系列权利组成的产权束,所有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经...
2000,(03):-5-12 何承金,唐志红 - 
            论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矛盾统一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质是强调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 ,但社会利益应高于个体利益的“集体主义” ,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实质则是以个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又有别于利己主义的“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是本文提出的...
2001,(03):-5-11 苏伟 - 
            论官僚制组织的等级控制及其终结
            
官僚制组织是在工业社会取得了无比成功的组织形式,但是,它却是一个等级化的组织,在行为特征上是以控制为导向的。官僚制组织的等级化是与近代以来平等、自由的政治文化相悖的,却又是组织管理所必需的。官僚制组织...
2008,(03):-5-11 张康之; - 
            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
            
元典是距今两三千年前“轴心时代”的创作物,包藏着民族精神的基元。这种“全息性文化基元”某些部分的新生,取决于后来时代提供的条件。考察近代思潮对元典精神的承袭发扬和扬弃创新,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题中...
2007,(03):-5-17 冯天瑜; - 
            从汶川与海地震后20天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
            
汶川和海地地震后20天抗震救灾的不同效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优越性。与海地政治道路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拥有坚实的政治基础、以人为本的高尚政治价值、集中高效的民主政体、先进的政党...
2010,(03):-5-10 高中伟;王洪树; -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刻的哲学、时代、经济和政治根源。应通过一系列与保障公众知情权相关的制度创新、设施及组织建设和观念更新,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有效保障,使社会主义...
2003,(03):-5-9 王建军 -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
            
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源于一系列深层制约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制度与体制因素、技术进步因素、市场环境因素、投资因素等,其中投资不足是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只有更新发展观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快...
2004,(03):-5-9 黄金辉 - 
            近代康区陕商在汉藏互动与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自清代初期以来,陕商始终在康区汉藏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不仅在于陕商善于把握商机,构建起层级式的商贸网络,扩大与藏区社会的商贸接触面,还在于陕商重视文化与社会交往在汉藏族际贸易中的作用,通过尊重、效仿...
2011,(03):-5-11 石硕;邹立波; - 
            民初国会政制研究中几个关键问题
            
民初国会政治研究已奠定良好的基础,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尚存思考余地。就"机运"而言,中国代议制国会的创建与构成其否定因素的"直接民主"观念为国人所认知同步,可谓生不逢时。从政体角度观察,在分权体制下《临时约...
2016,204(03):-5-13 杨天宏; - 
            传说中的唐虞时代及其考古学印证
            
古代文献中传说的尧舜禅让的唐虞时代,其真实性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但这一史传不仅见于丰富的传世文献记载,而且已被近年来大量考古发现所印证。唐虞联盟的共同体组织,也已经具备早期国家机构的雏形。
2015,198(03):-5-11 彭邦本; - 
            陈爱民教授
            
2005,(03):-1 - 
            中国崛起与“中国学”的本土化
            
近年来,"中国崛起"成了国际学术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建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是当前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构建"中国学"要注重破除"欧洲中心论"的思维方式,提升...
2013,(03):-5-12 张耀铭; -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努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尽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新格局,以便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使人民群众能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安居乐业,是我们面临的新历史使命。...
2012,(03):-5-11 王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