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β-取代苯基乳酸的合成及其心肌摄取~(86)Rb和抗心肌缺氧活性
作者采用三种方法合成十一种dl—β—取代苯基乳酸,其中(Ⅴ)、(Ⅵ)(Ⅷ)及(Ⅶ)均未见诸报导。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予以证实。其它化合物虽有报导,但合成方法不尽相同。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予以确认。...
1986,(01):-11-14 李光亚;李正化;刘常五;黄良月; -
磷霉素合理使用的探讨
-
马桑寄生黄酮成分的研究
用马桑寄生叶提取分离马桑内酯混合结晶时,从水母液中析出黄酮类物质,经分离得到三种结晶,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证明晶Ⅰ为槲皮素,晶Ⅱ为广寄生甙即萹蓄甙,晶Ⅲ为檞皮甙。按常法用醋酸乙酯从马桑寄生叶中提取的总黄酮...
1986,(01):-15-19 李美蓉;李良群; -
生脉注射液治疗204例气阴两虚证的疗效观察
以生脉注射液配合常规中西医治疗204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为主的内科各系统疾病,其总有效率为92.2%。提示不同的患者只要按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者,生脉注射液均可运用,其疗效肯定.从而证实中医辨证论...
1998,(01):-62-63 邓景元,邹鹏,王瑞君,郑清莲 -
部分A-失碳-5α-雄甾烷类化合物的合成
合成A-失碳-5α-雄甾烷-2,17-双酮肟(Ⅳa),A-失碳-5α-雄甾烷-2,17-双酮苯腙(Ⅳc),A-失碳-5α-雄甾烷-2,17-双酮-2-腙(Ⅳb)以及2ξ-乙炔基-A-失碳-5α-雄甾烷-2ξ,17β-二醇双丙酸酯(Ⅷb)及其17-肉桂酸酯(Ⅷa)。用...
1986,(01):-20-24 金初瑢;翁玲玲;詹贵成;郑纪岚; -
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112例疗效的对比观察
-
度米芬合成的化学动力学测定
在度米芬合成研究时,采用了化学动力学方法。实验表明用N-溴代十二烷及N-(2-苯氧乙基)-N,N-二甲胺在丙酮中的反应为二级反应。其速度常数(k)为1.56×10~(-4)±0.14×10~(-4)l/mol.sec.据此确定了工艺条件。用于工业生...
1986,(01):-25-26 胡树业;李绪忠;李昌尧; -
生脉注射液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8例
-
新型水溶性基质——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试用于部分栓剂的初步研究
聚氧乙烯硬脂酸酯(S—40)是我国新研制成功的半合成水溶性基质。过去国内多采用脂肪性基质。为了解新基质性能,经多次试验,制成十七种药物栓剂。经过多项测试后,认为此半合成水溶性基质可在部分阴道栓剂与肛门栓剂...
1986,(01):-27-31 何裕如; -
苄胺衍生物的Cu(Ⅱ)配合物研究
设计合成了以苄胺的缩氨基流脲抗生物为配体的两种Cu(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证了其结构,并对两种配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对所试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1997,(01):-1-3 王兴坡,赵全芹,柳翠英,席延伟,王德风,袁琳 -
四川医药工业展望
四川省医药工业原有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医药工业的发展,确定了“以发展原料药为主”的方针,并采取积极措施,组织药厂发展生产。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原有药厂进行改造和扩建的同时,有重...
1986,(01):-32-34 徐炎; -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45例
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NaloxoneHydrochlorideInjectin)0.4mgimiv或静脉滴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45例。男性41例,女性4例,用药后30min~1h中毒症状消失,疗效显著。
1997,(01):-3 李汉彝 -
微型胶囊中药物的释放特性
微型胶囊(Microcapsules,简称微囊),系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通称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通称囊心物)包裹而成的,直径为1~5000μm的微小胶囊,它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制备微囊的过程称为微型包...
1986,(01):-34-39 陆彬; -
诺氟沙星注射液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家兔10只,均分为两组,分别静脉及肌肉注射谱氟沙星注射液10mg/kg,用HPLC测得经时血药浓度。结果显示其两种给药途径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定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静脉注射组为:C0(13.90±3.43)μg/ml,1/2...
1997,(01):-4-5 曾昭贤,包定元,刘小康,肖逸 -
己酸孕酮酯化反应新工艺研究
作者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套用回收粗品、冷冻结晶、隔绝空气等措施,对国内己酸孕酮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使收率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美国药典(XX版)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于生产后,经济效益提高。
1986,(01):-40-44 郑虎;翁玲玲;徐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