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脑和异龙脑对小鼠和家兔的药理作用
对龙脑、异龙脑进行了急性毒性、局部刺激性、耐缺氧、镇痛、延长戊巴比妥睡眠时间等试验。观察到龙脑的毒性较异龙脑小。龙脑、异龙脑有镇痛、延长戊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的作用。异龙脑能显著延长耐缺氧时间,龙脑...
1989,(01):-23-25 江光池,冯旭军,黄岚,杨正菀,杨胜华 -
嘌呤类抗病毒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综述了嘌呤类抗病毒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研究方向。
1998,(04):-247-249 张铭穹,黄纯,林晓芳,杜青云 -
应用层析—酶抑制技术确定若干结构类型的中药活性成分
在层析板和纸上应用乙酰胆硷酯的酶抑制技术结合Rf值和颜色反应筛选了55个天然和合成化合物,分析了5种挥发油和3种名贵中成药。研究了其中有抑酶作用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提出了胡椒酮与芳樟醇抑酶机制分子模式设想。
1988,(01):-19-24 黄天俊 -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氢溴酸后马托品及制剂的含量
用四苯硼钠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了氢溴酸后马托品。在pH5.3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以过量定量之四苯硼钠沉淀后马托品,然后用硫酸亚铊标准溶液回滴剩余的四苯硼钠,以四苯硼钠在示波极谱图上切口的消失指示终点。用此...
1989,(01):-26-28 吕太平,尹光华,张辉 -
均匀设计在3-苄基-6-氯硫色满酮合成中的应用
应用均匀设计选择抗真菌药3-苄基-6-氯硫色满酮的合成条件.在优化条件下收率达77%。
1998,(04):-250-252 于新蕊,刘景东,李秀敏,张国梁,方林 -
新型口服广谱抗菌药诺氟沙星的合成
诺氟沙星以邻二氯苯为起始原料,经八步化学反应制得。我们对硝化反应、还原反应、缩合反应、与哌嗪的缩合反应作了较大改进,降低了付产物的生成量,简化了工艺、提高了收率,总收率可达31%以上。
1988,(01):-25-27 张荣根,楼定忠,谌虹,陈璐萍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布洛芬浓度(Ⅰ)
本文采用改性甲醇-水为流动相;Shim-Pack CLC-ODS反相柱,用消炎痛为内标,在UV225nm处检测,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布洛芬浓度的分析方法。该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相关系数为0.9998,不同浓度水平测定结果的...
1989,(01):-29-31 王宇,柴虹,朱钦德,贾玉蓉,赵萍 -
舒喘灵的合成工艺改进
以水杨醛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制得舒喘灵,步骤简短,收率达32%以上。
1998,(04):-251-252 何伍,秦红,罗宣德 -
竹节参总皂甙、枸杞、当归及银耳对果蝇寿命及脂褐素影响的初步探讨
本实验以果蝇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了果蝇吃食情况的观察、生存实验和脂褐素的测定。结果表明;竹节参总皂甙(Tspj)、枸杞、当归和银耳对果蝇吃食比对照组分别增多65%、47%、95%和47%。竹节参总皂甙(Tspj)、当归及银...
1988,(01):-28-31 陈淑清,张家慧,李咏梅,蔡平,肖倬殷 -
六应丸中丁香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中成药六应丸是由蟾酥、牛黄、冰片、丁香等药物组成,具有解毒、消炎、退肿、止痛等功效。本文探索了生药公丁香及成药六应丸中的丁香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法,并比较了不同的提取过程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简便,准确。
1989,(01):-32-34 刘柏年,郑露露,徐波,候立新 -
人凝血酶的制备
以Cohn组分Ⅲ为原料,用沉淀法制备凝血酶原,选择胰酶激活之;再加入S/D处理灭活病毒后用CM-纤维素纯化凝血酶。
1998,(04):-253-255 李征,熊祥政,王焰 -
红古豆醇酯酯化工艺研究
对红古豆醇酯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酯化反应液中通入干燥氯化氢气体等新工艺,使收率从31.5%上升到58.7%。
1988,(01):-32-34 余练康,冯建平 -
抑菌防霉剂—噻苯哒唑的合成
本文介绍了噻苯哒唑的新用途和采用“一锅煮”工艺制备噻唑酸进而制得该防霉剂的合成方法。
1989,(01):-35-37 刘汉清,李民前,陈建忠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消炎凝胶剂中甲硝唑和氧氟沙星的含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消炎凝胶剂中甲硝唑和氧氟沙星含量。其回收率分别为99.46%和97.80%。该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可靠。
1998,(04):-256-257+260 王丹,王晓敏,郭平,叶利民,马丽萍 -
导数光谱法测定巯嘌呤核苷中肌苷的含量
本文利用二阶导数与三阶导数光谱法,消除巯嘌呤核苷对肌苷紫外吸收的干扰,从而不经分离,测定巯嘌呤核苷中肌苷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1%和99.34%,变异系数为0.69%和0.96%。
1988,(01):-35-37 刘世端,范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