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兼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中,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前几年高喊“全方位移植西方文化”,“整体性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可是科学终应该以事实为根据,单靠激情与冲动,...
1990,(04):-23-28 贾顺先 -
试论科学发现中的认识主体
科学发现是以创造新知识为其目的的,新知识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认清科学主体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助于拓宽认识论的视野,回答现代科学发展中所提出的一系列认识论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对科...
1987,(02):-35-40 欧阳荣庆 -
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内地城市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适宜地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内容也在逐步扩大。我国的沿海城市由于有较好的地理位置而具备一定的口岸条件,本身又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及其它条件,...
1985,(02):-3-7 彭通湖 -
精诚同志社哲学述论
精诚同志社(Ikhwn as-Saf)是和穆台凯里姆派、穆尔太齐赖派、苏菲派,亚里士多德派齐名的阿拉伯哲学重要流派。它是一个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毕达哥拉斯主义倾向的哲学——宗教社团。该学派使科学和宗教...
1990,(04):-29-36 任厚奎 -
浅析王玄览对《老子》几处文字的解说和发挥
唐初的四川著名道士王玄览,在他的《玄珠录》中,不仅把佛教一些思想融入他的理论,使他的学说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继承道家的基本思想并加以发挥,使他的思想不脱离道教的轨道。因此他的理论,仍然是地地道道的道教...
1987,(02):-41-46 朱森溥 -
试论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目前,一场以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遗传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为中心的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兴起。这场标志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特点的新的技术革命,将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而新技...
1985,(02):-8-14 刘进军 -
“悖论”漫议
我国古代哲学家韩非旗帜鲜明地形象地提出(可能是最早的)“发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著名悖论,是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命题。 韩非于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2年)死于秦,生活约当西方古希腊时代。《韩非子》第40篇《难势...
1990,(04):-37-42 张遂五 -
对《易经》乾卦的再认识
古往今来,研究《易经》的文章或专著如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近人主要有李镜池先生的《周易通义》、《周易探源》;高亨先生的《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 宋祚胤先生的《周易新论》和尚秉和先生的《周易尚...
1987,(02):-47-50 刘志斌 -
加速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
目前我们面临着的这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以人的脑力和智能的增长为主要特征的,这正是信息化社会即将到来的讯号。信息化社会将是一个通信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的社会。现在,电子计算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1985,(02):-15-19 刘亚芸 -
微观的体验与宏观的透视
由缪钺、叶嘉莹两教授合撰的《灵谿词说》,自1982年第三季度在本学报及其丛刊连续刊载,至1986年底,计四十一篇、约四十余万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在这期间,编辑部收到的专评及赏析文章共数十篇,现选择其...
1987,(02):-51-58 施议对 -
犯罪未遂存在的范围及“犯罪未得逞”探析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形态中的一个研究重点,犯罪是否得逞则是认定犯罪未遂与既遂的关键。哪些犯罪可能存在未遂形态?“犯罪未得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本文试就这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犯罪...
1990,(04):-43-47 伍柳村 ,丁跃雄 -
(续《灵谿词说》之十三) 唐宋词中“感士不遇”心情初探
我曾撰写《二千多年来中国士人的两个情结》一文(未刊),文中说,二千多年来,中国士人虽在历史上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生活道路常是坎坷的,命运常是悲凉的。这也正说明古代封建制度之不合理。有两个问题经常...
1990,(04):-48-52 缪钺 -
《辞源》书证疏误三则
一、《辞源》(修订本,下同)419页“卑鄙”条,引《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按:原文当为“先帝不以巨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书证有脱文。(参中华书局标点本,195...
1987,(02):-58 李文泽 -
斯大林的“二分法”同列宁的“一整块钢铁”
斯大林同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篇哲学专著。他自己说得很明白,这个小册子是要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帮助党的活动分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这部著作自一九三八年发表以来,对普及马克思...
1985,(02):-20-23 唐远镜 -
沿波讨源 知人论词
在近世的词评界和文学史著中,姜夔虽然不是一位最有争议的词人,但对他的词作的评价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争议的焦点是《白石道人歌曲》在词史上、扩而大之也是在文学史上究竟应该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为此又联...
1987,(02):-59-63 于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