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界对拉丁美洲的认知——以《拉丁美洲研究》为例的学术史梳理
The Understanding of Latin America by Chinese Academia——A Review of Academic History Based on Journal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
作者:韩琦;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5,201(06):-50-5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拉丁美洲研究;哥伦布;玻利瓦尔;中等收入陷阱;现代化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拉丁美洲研究》是中国唯一一份研究拉美的专业刊物,该刊集中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对拉美的认知水平。自1979年创刊以来,该刊发表了三千多篇文章,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中国学者研究和关心的拉美问题十分广泛,但总体上都与中国的发展和中拉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就该刊组织讨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而言,如拉丁美洲的社会性质、南北美洲发展道路的比较、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的比较、对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评价、关于"拉美化"和"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争论、对拉美左派崛起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看法等等,学者们都提出了正反两方面的多种观点。由此观之,中国学者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拉美问题,并力图认识一个真实的拉丁美洲。
参考文献
1中国目前同拉美地区建交的国家有21个,占拉美领土和人口的95%以上。
1本文将关于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文章放在了“经济类”,而没有放在“国际关系类”。
1编辑部:《有益的探讨良好的开端——〈关于拉丁美洲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小结》,《拉丁美洲丛刊》1981年第4期。
21858年,马克思曾应邀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了题为《玻利瓦尔—伊—庞特》的长文,认为玻利瓦尔在独立战争初期“拒绝”参加起义,战斗中“不战而逃”,胜利后“贪图功名”,实行“独裁”。在《185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中还提到,玻利瓦尔是“最怯懦、最卑鄙、最可怜的恶棍”。分别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4卷,1964年,第225-241页;第29卷,1972年,第270页。大概由于受马克思文章的影响,中国学界对玻利瓦尔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几乎成了“禁区”,没有给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3罗荣渠:《论西蒙·玻利瓦尔的世界历史地位——为美洲第一革命巨人诞生二百周年而作》,《拉丁美洲丛刊》1983年第3期。
4一丁:《玻利瓦尔学术讨论会述略》,《拉丁美洲丛刊》1983年第3期。
1见《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第4期;1991年第3期;1991年第6期;1992年第6期的几组文章。边际:《哥伦布航行美洲学术讨论会综述》,《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第4期;孙家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拉丁美洲研究》1991年第3期;驰骋:《纪念哥伦布首航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1992年第6期。
2刘维广:《中国拉美现代化研究评述》,《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5期。
3张森根:《拉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朵新葩——读〈拉丁美洲经济制度史论〉》,《拉丁美洲研究》1996年第5期。
4陈才兴、陈宏:《近代拉美与美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同结局的比较》,《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第3期。
5韩琦、胡慧芳:《南北美洲发展道路的巨大反差——读〈西半球的裂变〉》,《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4期。相关研究还可参见朱红根:《美国与拉美不同历史发展道路的对比与思考》,《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第4期;刘文龙、罗平峰:《近代拉美与美国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和经济职能》,《拉丁美洲研究》2000年第5期;钟熙维、曾安乐:《“外围国家”上升为“中心国家”的历史经验考察——以美国和巴西为例》,《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6期。
1韩琦、胡慧芳:《南北美洲发展道路的巨大反差——读〈西半球的裂变〉》,《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4期。
2参见《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第5期由陈芝芸、罗肇鸿、李长久、朱书林等人撰写的一组文章。
3张凡:《“拉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国际研讨会综述》,《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第5期。
4罗肇鸿:《东亚模式面临考验,拉美经济逐步成熟》,《拉丁美洲研究》1988年第5期。
5曾昭耀:《关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评价的几个问题》,《拉丁美洲研究》1999年第3期。
6蒋光化:《新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2期。
7苏振兴:《新自由主义与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2期。
8徐世澄:《一分为二看待拉美的经济改革》,《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2期。
9韩琦:《简论拉美新自由主义的演变》,《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2期。
1见《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1、4期的有关文章。
2江时学:《“拉美化”是个伪命题》,《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1期。
3成思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3期;李杨:《借鉴国际经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3期;武小琦:《面对“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和拉美的选择(会议综述)》,《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第3期。
4武小琦:《面对“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和拉美的选择》(会议综述),《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第3期。
5齐传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与巴西的共同任务”研讨会综述》,《拉丁美洲研究》2013年第3期。
6江时学:《拉美现代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4期。
1苏振兴:《拉美左派崛起与左派政府的变革》,《拉丁美洲研究》2007年第6期。
2吴国平:《拉美研究在中国:2007—2008年度报告》,《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2期。
3袁东振:《拉美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基本特征与主要趋势》,《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3期。
4方旭飞:《“当前拉美研究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座谈会”综述》,《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1期;王鹏:《〈当前拉美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新动向〉课题结项会暨“拉美21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研讨会综述》,《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3期。
5韩琦:《从拉美现代化的历史中寻求智慧与启迪——读〈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5期;静生:《拉美国家迈向现代化的200年——读〈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第4期;吴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拉美经济学科”前沿报告》,《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2期。
1韩琦:《中拉关系与重视拉美“无形资源”的开发》,《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1期。
2韩琦:《〈智利现代化道路研究〉评介》,《拉丁美洲研究》2014年第2期。
3韩琦:《中拉关系与重视拉美“无形资源”的开发》,《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1期。
4关于《拉丁美洲研究》中拉美国际关系文章的论点将有另文做详细分析。5张森根:《博采众议,言近旨远——读〈现代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研究》1994年第3期。
下一条:从“全能统治”到“人类代理”——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上帝观评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