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性观念的起源:“五四”科学语境中的性话语分析
The Origin of Modern Concept of Sex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作者:杨力;
Author:
收稿日期: 年卷(期)页码:2019,225(06):-28-37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Name: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字:五四;科学语境;性观念;性别
Key words:
基金项目:
中文摘要
五四运动不但开启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新阶段,而且也标志现代性观念的兴起。围绕"人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这一时期的媒体和学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性""性欲"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五四学人批判传统儒家压抑的性文化,从科学视角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性欲",强调女性和男性在性维度上拥有平等的权利。性观念、性知识和性话语在五四时期的形成,不但形塑了现代中国人的性观念,而且展现了科学话语在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力,从侧面论证了五四运动之于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① 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是这一方面的权威论著,而在上世纪末,许多历史教科书也视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的一个开端。
② 吴炜:《青年性观念的十年变迁及其发生机制——基于CGSS2005和CGSS2015数据的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第4期,第20-26页;黄盈盈、潘绥铭:《中国少男少女的爱与性——基于2010年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7期,第55-61页;曹红梅:《当代青年性道德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讨》,《中国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第26-30页,等。
③ 关威:《新文化运动与科学性观念的传播》,《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第79-83页;关威:《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性科学研究》,《晋阳学刊》2007年第1期,第91-94页;王雪峰:《教育转型之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性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黄克武:《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台北:联经出版,2016年。
(2)Frank Dik?tter,Sex,Culture,and Modernity in 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xual Identitie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Period,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5.
(3)Howard Chiang,“Why Sex Mattered:Science and Visions of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 Ph.D.Dissertation,Princeton University,2012.
(4)Tze-lan D.Sang,The Emerging Lesbian: Female Same-Sex Desire in Modern China,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5)立川昭二:『明治医事往来』,东京:新潮社,1986年,第206页。
(6)汪荣宝、叶澜:《新尔雅》,上海:上海明权社,1903年,第65、66页。据笔者梳理,在此书之前的英汉词典多将Sexual desire翻译为“男女之欲”或“情欲”。
(7)翟本瑞:《中国人“性”观初探》,《思与言》1995年第3期,第27-75页。
(8)Leon Antonio Rocha,“Xing:The Discourse of Sex and Human Nature in Modern China,” Gender and History,Vol.2,No.3,November 1,2010,pp.603-628.
(9)宋少鹏:《清末民初“女性”观念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5期,第102-116页。
(10)王燕:《从“阴阳”到“性别”——现代中国“性”概念的缘起与价值观的转向》,《史林》2016年第6期,第193-204页。
(11)吴若安:《民族之向上依性欲之节制而得》,《妇女时报》1914年第15期,第36-39页;皕诲:《少年耳目资:地理与人类之性欲》,《进步》第10卷第3期,1916年,第90-93页;顾绍衣:《嗅觉与性欲之关系》,《东方杂志》第15卷第9期,1918年,第99-104页。
(12)关于中国传统性文化,可参见以下研究,如Hsiung Ping-chen,“More or Less:Marital Fertility and Physical Managem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Vol.74,No.74,2011,pp.119-167;Charlotte Furth,“Rethinking Van Gulik:Sexuality and Reprodu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Engendering China: Women,Culture,and the State,edited by Christimna K.Gilmartin,Gail Hershatter,Lisa Rofel and Tyrene Whit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pp.125-147;Ruan Fang Fu,Sex in China: Studies In Sexology in Chinese Culture,Berkeley,CA:Alin Foundation Institute,1991;坂元ひろ子:「非西洋圏における性愛、性/愛——中国の性の歴史の見られ方から」,川本隆史編集:『性/愛の哲学』,东京:岩波书店,2009年,第45-64页;土屋英明:『中国艶本大全』,东京:文芸春秋,2005年;邱海涛:『中国五千年性の文化史』,納村公子訳,东京:德间书店,2005年;毕焕洲:《中国性医学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刘达临、胡宏霞:《中国性文化史》,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冯国超:《中国古代性学报告》,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高罗佩:《秘戏图考》,杨权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高罗佩:《中国古代房内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甄橙、吴朝霞译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13)关于周建人和张竞生之间的争论,可参见周建人:《关于〈性史〉的几句话》,《一般》第1卷第1期,1926年10月,第114-118页;张竞生:《答周建人先生〈关于《性史》的几句话〉》,《一般》第1卷第3期,1926年11月,第434-436页;周建人:《答张竞生先生》,《一般》第1卷第3期,1926年11月,第436-440页;周建人:《呜呼张竞生的卵珠》,《性杂志》1927年第1期,第1-3页;张竞生:《新淫义与真科学》,《新文化》创刊号,1927年1月,第113-118页。
(14)关于张竞生“第三种水”的理论,可参见张竞生:《第三种水与卵珠及生机的电和优生的关系》(又名《美的性欲》),《新文化》第1卷第2期,1927年2月,后收入《张竞生文集》下卷,第245页;江平:《初次的性交》(1926年),张竞生:《性史》第一集,《张竞生文集》下卷,第397-399页。
(15)潘光旦:《〈新文化〉与假科学——驳张竞生》(1927年),《潘光旦文集》卷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01-406页。
(16)Dik?tter,Sex,Culture,and Modernity in China.
(17)黄克武:《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第484-485页。
(18)柴福沅:《性学ABC》,第2页。
(19)倍倍尔:《妇人与性欲》,端先译,《新女性》第2卷第11期,1927年11月,第34-44页。
(20)关于近代中国优生学的发展,可参见坂元ひろ子:『中国民族主義の神話——人種·身体·ジェンダー』第二章「恋愛神聖と優生思想」,东京:岩波书店,2004年;冯克:《个人身体与群体命运——近代中国之人种繁衍和社会纪律》,周逊译,黄克武、张哲嘉编:《近代中国个体与群体之重建》,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第203-223页。
(21)易家钺:《中国的性欲教育问题》,《教育杂志》第15卷第8期,1923年,第1-22页。
(22)胡定安:《性欲的研究》,《学生杂志》第10卷第5期,1923年,第36-41页。
(23)周作人:《北沟沿通信》,《新女性》第3卷第2期,1928年,第12-17页。
(24)易家钺:《中国的性欲教育问题》,《教育杂志》第15卷第8期,1923年,第1-22页。
(25)张竞生:《美的人生观》,《张竞生文集》上卷,第81页。
(26)参见彭小妍:《五四的“新性道德”——女性情欲论述与建构民族国家》,《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77-96页。
(27)关于Married Love的内容以及在欧美的反响,可参见Marie Carmichael Stopes,Married Love,London:G.P.Putnam?s Sons,1926;Aylmer Maude,The Authorized Life of Marie C.Stopes,London:Williams &Norgate,LTD,1924;Alexander C.T.Geppert,“Divine Sex,Happy Marriage,Regenerated Nation:Marie Stopes?s Marital Manual Married Love and the Making of a Best-Seller,1918-1955,”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Vol.8,No.3,Jan.,1998,pp.389-433;Ellen M.Holtzman,“The Pursuit of Married Love:Women?s Attitudes toward Sexuality and Marriage in Great Britain,1918-1939,” 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Vol.16,No.2,Winter,1982,pp.39-51.
(28)民国时期,该书在中国大致有三种译本,其译本分别是胡仲持、李小峰(YD)和M.E.。
(29)《周序》,《结婚的爱》,胡仲持译,上海:开明书店,1926年,第1-3页。
(30)《介绍结婚的爱》,《妇女杂志》第10卷第9期,1924年,第1362页。
(31)Maude,The Authorized Life of Marie C.Stopes,p.7.
(32)曲线表示健康妇女的性欲循环周期。各种原因使“波峰”的位置形状和持续时间稍有异常,但基本变化规律显而易见。参见Stopes,Married Love,p.42.
(33)Stopes,Married Love,p.42.
(34)曲线表示疲劳和过度工作对波峰的抑制作用,如波峰区a仅仅显示了微弱和短暂的高涨,但是波峰区d的高度和多次的顶峰,表现了她活力的增加。参见Stopes,Married Love,p.43.
(35)Stopes,Married Love,p.50.
(36)霭理士:《女子底性冲动》,夏斧心译,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第30页。
(37)山格尔夫人:《结婚的幸福》,蔡咏裳译,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第117-143页。
(38)胡定安:《性欲的研究》,《学生杂志》第10卷第5期,1923年,第36-41页。
(39)柴福沅:《性学ABC》,第51-52页。
(40)周作人:《结婚的爱》,《晨报副镌》1923年4月18日,收入《周作人散文全集》第3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7-59页。
(41)张竞生:《性史》第一集,《张竞生文集》下卷,第397-399页。
(42)张竞生:《性史》第一集,《张竞生文集》下卷,第376-377页。
(43)参见吴存存:《明清社会性爱风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黄克武:《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费侠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Hsiung,“More Or Less:Marital Fertility and Physical Managem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119-167;Ruan Fang Fu,Sex in China: Studies In Sexology in Chinese Culture,New York:Plenum,1991;土屋英明:『中国艶本大全』;邱海涛:『中国五千年性の文化史』;丹波康赖:『医心方』卷28,槇佐知子訳,东京:筑摩书房,2004年。
(44)上野千鶴子:『対話編性愛論』,东京:河出文库,1994年;上野千鶴子:「解説(三)風俗性」,『日本近代思想大系23』,东京:岩波书店,1990年。
(1)易家钺:《中国的性欲教育问题》,《教育杂志》(性教育专号)第15卷第8期,1923年8月,第1-22页。
(2)柴福沅:《性学ABC》,上海:世界书局,1928年,第1-2页。
(3)胡定安:《性欲的研究》,《学生杂志》第10卷第5号,1923年,第36-41页。
(4)Howard Chiang,“Epistemic Modernity and the Emergence of Homosexuality in China,”Gender&History,Vol. 22,No. 3,November 2010,pp. 629-657.
(5)《新文化》从1927年1月至10月,总共发行了6期。
(6)张竞生:《美的人生观》,《张竞生文集》上卷,广州:广州出版社,1998年,第24页。
下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的书写——方法论视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