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集成学习方法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
针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问题,提出了集成学习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为成员分类器的集成学习方法,并分别用自协方差编码方式和二肽组成来表示蛋白质序列的特征集合,预测的准确率和ROC曲线面积分别达到92.16%...
2011,43(3):68-75 朱敏(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张永清(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李梦龙(四川大学 化学学院);周大威(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黄俊(华东师范大学 计算中心) -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抗震安全分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四川省内大部分水电工程经受住了超标准地震的考验,但位于震中地区的水电工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坏。本文对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水电站的区域地质稳定、高坝抗震安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东德...
2009,41(3):1-6 张超然(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朱红兵(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陈先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2) -
多区间上非线性程序的终止性判定
主要解决了如下形式的程序的终止性判定的问题:while(x∈Ω) do {x:=f(x)} end,其中,x为程序变元,Ω(Ω=(a1,b1‖∪‖a2,b2‖∪…∪‖an,bn),其中,‖∈{(,),[,]},n∈N*)是间段并集,f是一个多项式函数。证明了:当φ(b1)φ(a2...
2011,43(3):76-80 牟琳(中国科学院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李轶(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玲娜(中国科学院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刘栋(中国科学院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
汶川8.0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
2009,41(3):7-25 李勇(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DENSMORE Alexander L.(Inst. of Hazard and Risk Research and Dept. of Geography, Durham Univ., Durham, UK) -
基于差值直方图平移的彩色图像可逆信息隐藏
针对现有直方图平移算法嵌入容量偏低、不适合彩色图像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预测误差差值直方图平移的彩色图像可逆信息隐藏算法。除使用双分量差值以外,还加入了第3分量计算差值,根据预测误差之间的关系,将差值分成5种,从而有效...
2011,43(3):81-89 熊志勇(中南民族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王江晴(中南民族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
地震背景下的川江流域泥沙与河床演变问题研究进展
川江流域历史地震是影响川江流域沙量与河床演变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5·12”汶川大地震将进一步增加地震区流域的水土流失,改变川江流域的河流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趋势。汶川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有历史文献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灾...
2009,41(3):26-34 曹叔尤(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刘兴年(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黄尔(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 -
一种基于分数阶积分的数字图像去噪算法
针对现有图像去噪算法丢失图像纹理信息的问题,将基于Riemann-Liouville定义的分数阶积分应用于数字图像的噪声去除,提出8个方向上的图像任意阶积分掩模,给出运用该掩模进行图像去噪的数值运算方法及相应的算法实现电路模型。仿真...
2011,43(3):90-95 刘彦(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蒲亦非(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周激流(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
汶川地震堰塞湖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对四川和甘肃的13个县市造成了严重破坏。强烈的主震和余震在地震区造成了大量的滚石、崩塌、滑坡、泥石流、碎屑流等次生山地灾害,大规模滑坡崩塌堵断河道形成堰塞湖。利用5月15日~...
2009,41(3):35-42 崔鹏(中国科学院 地表过程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韩用顺(湖南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陈晓清(中国科学院 地表过程与山地灾害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
基于MCMC方法的自适应低剂量CT图像去噪
针对低剂量CT图像的低信噪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MCMC方法的低剂量CT投影图像的自适应降噪算法。该算法是在对投影图像先验模型中的平滑参数以及噪声方差进行自适应估计的基础上,求解理想投影图像在观察投影图像条件下的期望...
2011,43(3):96-103 张元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张军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卢虹冰(第四军医大学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
基于多尺度马尔科夫随机场融合的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在区域变化检测中,为了克服配准误差或噪声引起的伪变化,从多尺度融合的角度出发,对多尺度分析应用于遥感图像变化检测进行了探讨。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利用马氏距离判决函数对不同尺度图像进行变化检...
2011,43(3):104-108 陈忠辉(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王卫星(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于天超(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林丽群(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5·12” 汶川地震对线路工程抗震技术提出的新课题
“5·12”汶川地震对地震学、地震工程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线路工程而言,核心科学问题是发生在山区的地震波传播的三维特性与地形巨大高差所导致的斜坡重力效应的耦合,对线路工程的破坏作用和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首先通...
2009,41(3):43-50 姚令侃(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陈强(四川省交通厅 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
汶川地震震损水库应急抢险与恢复重建措施
“5·12”汶川特大地震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造成四川省1997座水库不同程度受损,其破坏形式主要有:坝体裂缝;内坡塌陷及滑动;坝体渗漏;放水设施损坏等。阐述了地震造成水库程度损坏情况和影响范围,对震损水库的应急抢险和恢复...
2009,41(3):56-62 王华(四川省农田水利局,四川 成都 610015);刘兴年(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黄尔(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 -
危险区域及其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针对网络入侵检测应用,提出了一种危险区域的产生机制,给出了危险区域半径的计算方法,设计了抗原直接坏死危险信号signal_0和抗原检测危险信号signal_1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危险信号signal_0和signal_1提出了危险...
2011,43(3):109-112 许春(四川大学 信息管理中心);伍良富(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陈兴蜀(四川大学 信息管理中心);游洪跃(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刘学洪(四川大学 信息管理中心) -
唐家山堰塞湖库区(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研究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0个...
2009,41(3):63-71 胡卸文(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朱海勇(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吕小平(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
一种新颖的QAR数据特征提取方法
针对快速存储器(QAR)数据特征提取问题,首先给出适用于一类分类的最大间隔判别分析方法,并通过增加正交约束,给出适用于一类分类的最大间隔特征提取算法;在此基础上,针对QAR数据大样本的特性,给出正交约束的一类分类问题的最大...
2011,43(3):113-117 顾彬(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王建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