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
对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2004,(02):-158-160 王淑梅,杨莲英,赵合兴 -
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目的 考察淫羊藿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进行提取条件的优选 ;用乙酸乙酯萃取、酸碱沉淀和铅盐沉淀三种分离方法对分离工艺进行比较 ;分别用 95 %乙醇、85 %乙醇、正丁...
2002,(01):-1-3 马慧萍,贾正平,谢景文,葛欣,何晓英,谢华 -
康复新液在尖锐湿疣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
将康复新液用于30例尖锐湿疣高频电刀手术后创面的治疗,与用庆大霉素治疗的32例对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4,(02):-160 姚春海,李淑文 -
秦皮药材的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秦皮药材的质量 ,为药典标准修订及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度法定量分析秦皮有效部位的总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香豆素中的主要成份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及秦皮亭。结果 ...
2002,(01):-4-6 蒲旭峰,凌学青,庄小洪 -
庆大霉素糖浆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 对庆大霉素糖浆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以庆大霉素为主药,辅以羟苯乙酯溶液、单糖浆等制成糖浆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的含量。结果 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线性范围为0.02~0.12 mg·ml-1(r=0....
2004,(02):-161-162 柏亚林,陈双璐 -
PELA疫苗微球载体的正交优化工艺研究
目的 利用正交设计的数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以牛白蛋白为包裹模型 ,寻求制备不同疫苗微球载体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W /O/W法制备PELA微球 ,考察不同因素对疫苗微球平均粒径、成球率与蛋白包裹率 (三指标 )的影...
2002,(01):-7-9 任建敏,邹全明,彭承琳,田文标,张玮 -
25%维生素C注射液的稳定性探讨
探讨影响25%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的因素。
2004,(02):-162 陈洁,彭义刚,郭龙 -
丹七制剂提取工艺的优化实验研究
目的 制备丹参与三七配伍的复方制剂 ,并优化其混合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丹参所含的总丹参酮、水溶性总酚及三七中总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
2002,(01):-10-12 袁媛,韦晓晖,杨俊毅,张利,蒋学华 -
克拉霉素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
目的 建立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溶出度均不低于标示量的80%。结论 所建立的克拉霉素分散片溶出度的测定方法简便、可靠。
2004,(02):-163-164 刘贵娟,刘兴兰 -
脑脉通注射液对全脑缺血及再灌流大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目的 脑脉通注射液对全脑缺血及再灌流大鼠的脑组织皮层、间脑及延髓的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及 5 -羟吲哚乙酸 (5 -HIAA)的影响。方法 以 4血管法造成大鼠大脑缺血模型 ,...
2002,(01):-13-15 王宗勤,蓝肇熙,高永翔,石世德,王杰龙 -
维甲酸及其软膏鉴别方法的改进
目的 改进维甲酸及其软膏的鉴别方法,采用三氯化锑反应法鉴别维甲酸。
2004,(02):-164 夏曙辉,蒲夏,滕英博 -
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破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破骨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机械分离SD大鼠破骨细胞 ,在空白对照及含槲皮素 2 .5、10、4 0mmol·L-1的 4种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并于 4 8、72、96、12 0h涂片经瑞氏...
2002,(01):-16-18 陈德才,魏松全 -
大川芎丸各成份对血管内皮细胞钙通道的阻滞作用
目的 从中药大川芎丸的药物成份中筛选出对钙通道有阻滞作用的有效成份。方法 选用脐静脉内皮细胞 ,以尼莫同为阳性对照 ,采用45Ca2 + 掺入法 ,就各药物成份对血管内皮细胞钙通道的阻滞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CD1、...
2002,(01):-19-20 刘永宏,周东,陈友琴,张敏,钟春华,李强,陈槐卿 -
巴巴多斯芦荟多糖对内毒素化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巴巴多斯芦荟多糖 (AP)对内毒素化大鼠和正常高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高过氧化脂质 (LPO)水平的影响。方法 各试验组动物连续 30d灌胃 ,给予不同剂量AP ,于试验开始的第 2 0天起连续 10d腹腔注射K0 3肺炎杆...
2002,(01):-21-22 王莉,包旭,岑小波,蔡绍晖,长谷川高明 -
中药大黄对口腔致龋菌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大黄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大黄能否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大黄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大黄对 3种细...
2002,(01):-23-25 肖悦,刘天佳,黄正蔚,李继遥,周学东,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