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种新的青霉素类及氨基糖甙类药物对尿糖测定的干扰研究
本文研究了四种新的国产青霉素类及二种氨基糖甙类药物对斑氏还原法及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尿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素类药物能干扰斑氏法测定结果,干扰作用与被测液中药物浓度和葡萄糖浓度有关。氨基糖甙类药物...
1992,(04):-206-209 周天杰,郭炯英,鄢德俊,程小宁,赵劲松,张文华 -
微生物转化苯丙酮酸为L-苯丙氨酸菌株筛选及制备实验研究
搜集了32株细菌、酵母和霉菌菌种,在以苯丙酮酸(PPA)作为底物,L一谷氨酸(Glu)和L-天冬氨酸(Asp)作为氨基供体,对其生物转化生成 L-苯丙氨酸(L-Phe)的能力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10株菌具有催化这种转氨反应积累生成 L...
1991,(01):-44-47 杨顺楷;李国川;赵健身; -
双炔失碳酯类似物的合成
为寻找抗早孕有效的避孕药,合成了五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炔失碳酯类似物。本文报道了它们的合成方法及元素分析、质谱、红外、核磁共振等光谱数据。小白鼠初步药理试验表明化合物Ⅵ、Ⅶ、Ⅸ具有较好的抗早孕活性。
1992,(04):-210-212 周群,李正化,钟裕国 -
藏药四味高山辣根菜糖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藏药四味高山辣根菜糖浆是根据藏药传统验方,经剂型改革研制而成的糖浆剂。对肺热、咳嗽、发烧、气短、痰中带血等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岩白菜、甘草、紫草茸等三味药进行鉴别。对供试...
1991,(01):-48-49 杨华元;韩光;蒋学华;嘎玛群培;戴丹; -
赤芍及几种中成药中赤芍的薄层层析鉴别
本文对不同产地赤芍和几种中成药中赤芍的薄层层析鉴别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并比较了国产硅胶薄层板与进口高效薄层板的TLC 图谱,方法灵敏,特征斑点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
1992,(04):-213-215 高东藩,杨胜华 -
六味枸杞糖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
六味枸杞糖浆由枸杞子、西藏棱子芹、茅膏菜、黄精等六味药组成,所含六味药在藏医古籍〈四部医典〉等著作中均有记载。该制剂经西藏自治区藏医研究所研制,由自治区藏医院药厂生产,临床用于治疗贫血等症有较好的疗...
1991,(01):-50-52 周泽清;韩光;伍朝筼;徐新军;嘎玛群培; -
蝉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iata Hassk.)根茎分离得到三个结晶,鉴定为正廿六烷酸、花生酸、苯甲酸。
1992,(04):-216-217 陈家源,卢文杰,王雪芬 -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快检方法的商榷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为医院常用制剂,多自配自用。中国药典收载的单方制剂,只对主药用永停滴定法、重氮化内指示剂法进行含量测定。标准中的 pH 值测定项目,控制了盐酸限量,故标准是完善的。但是,在许多医院制剂汇...
1991,(01):-52-53 冯天炯;孙远碧;李世万; -
吲哚美辛新剂型、新制剂的研究概况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吲哚美辛新热型、新制剂方面的研究概况,从口服缓释、直肠缓释、透皮缓释以及其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评述,涉及的新剂型、新制剂有:微囊型、包衣小丸、渗透泵、微丸、包芯片、骨架...
1992,(04):-218-221 陆彬,温蓉 -
pH值吸收度比值法测定四种复方乳酸钠注射液中的乳酸钠含量
复方乳酸钠注射液用于临床已有悠久历史,它不仅能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机体酸碱平衡,而且能补充体内正常的钾、钠、钙等电解质,并维持其平衡。但复方乳酸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因受离子交换法费时长、操...
1991,(01):-54-56 高宏科; -
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Ⅰ)-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动学规律,对阐述其组方原理,进行新药开发、剂型改革、质量评定,指导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方剂的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方中药制剂
1992,(04):-222-225 张明,侯世祥,廖工铁 -
高效低毒新药萘普生钠
萘普生钠(英文名:Naproxen Sodium,国外商品名:Anaprox)属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NASID),国外七十年代末合成,八十年代初已有商品在欧美等国上市,一九八五年收载于美国药典双ⅩⅩⅠ版。[药物合成] 本品系萘普生的钠...
1991,(01):-57-58 李民前;陈建忠; -
苯妥英膜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摘要)
在临床上,苯妥英钠一直被用为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临床长期应用表明,苯妥英钠在促进创伤愈合方面,作用迅速,并且局部应用较口服作用更快,因此在国外,苯妥英钠已被广泛应用于局部溃疡、烧伤等创伤的愈合。但在外...
1993,(01):-62 杨玲,张前征,吴忠舜 -
靶向载药系统毫微粒及其应用
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新的载药系统如脂质体和纳米级大小的固态颗粒系统。后者被称作毫微粒(nanoparticles)。毫微粒用于运载药物,可以降低循环系统中游离药物或蛋白结合药物的量;减少用药量;可以使药物在某些
1992,(04):-225-228 张志荣,廖工铁 -
中耳灵注射液的研制和应用
渗出性中耳炎是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临床症状表现为中耳腔大量粘稠液渗出,影响听力,久治不愈,导致耳聋,至今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笔者根据临床需要,试制一种治疗本病的药物——中...
1991,(01):-59-60 宗祥久;徐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