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读《辩证法的要素》十六条
《辩证法的要素》十六条(以下简称《要素》)以及阐述它的实质和核心的著名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要素》的内容和结...
1987,(04):-22-27 杨昌才 -
《世说新语笺疏》标点商榷
已故著名史学家余嘉锡先生之遗著《世说新语笺疏》,经周祖谟、余淑宜伉俪整理标点,最近已由中华书局印行,与海内学人见面。笔者拜读之后,对余先生之精博学识深为钦佩,同时,对周先生伉俪为整理此书所作出的种种努...
1985,(04):-77-83 方北辰 -
试论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
从广义上说,凡是科学理论都有它的逻辑结构。以此为出发点,我们从横向认识上来看当代自然科学理论,由于它们的水平并不都是在同一个层次等级上,因此,也就显示出不同类型的逻辑结构。 以不太严格的方式来划分它们,...
1987,(04):-28-34 高兴华 -
清代外国教会在川势力简述
四川近代史上的反洋教斗争在整个中国近代反洋教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六十年间,全国重大教案二十五起,仅四川一省就占七起之多。显然,探讨“洋教”势力...
1985,(04):-84-90 林顿 ,刘君 -
英国殖民时期印度的鸦片生产与对华贸易
英国的对华鸦片贸易前后长达近一个半世纪之久,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该贸易迅速扩大。鸦片输入的扩大给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对此国内学术界已作了深入详尽的研究。本文着重于考察英国的鸦片...
1985,(04):-91-100 张力 -
一九四九以前四川大学师生的报刊活动
四川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源远流长、深厚扎实的学术传统。它哺育过许多杰出的政治人物和优秀的学术人才,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值此校庆八十周年之际,本文仅就一九四...
1985,(04):-101-109 黎永泰 -
复合命题的逻辑方阵
1982年秋,我在讲授以复合判断为前提的直接推理时,编制了“复合命题的逻辑方阵”。1983年1月,写成《复合判断的直接推理》,投寄《逻辑与语言学习》。该刊1983年第5期选刊此文第一部分时,标题为《复合判断的逻辑方...
1987,(04):-35-37 许存信 -
文学史上的多面手苏轼——纪念苏轼诞辰九百五十周年
一家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朱德同志这首题眉山三苏祠诗,称誉非常确切,毫无过情之感。特别是三苏中的翘楚苏轼,不仅是有宋一代卓越的文学大师,而且跻身於世界文学名人之列。 这样一颗光辉灿烂...
1987,(04):-38-39 杨明照 -
续《灵谿词说》之一 论高观国词
我去年应《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集编辑部之约,撰写《史达祖评传》,论述到史达祖交游时,因为资料短缺,只着重写了两个人:张镃与高观国。高观国的词集《竹屋痴语》中,有好几首词都与史达祖有关(详下文)。当...
1987,(04):-40-44 缪钺 -
《红楼梦》象征之破解
一、《红楼梦》的象征是否隐藏着揭示该书主题的重大意义 《红楼梦》向读者是现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中心的写实世界,在这个精雕细凿的世界里,一切都象“事实上可能发生”的那样发生着;另一个世界却令人...
1987,(04):-45-54 陈昌文 -
《苏洵评传》补正
四川大学教授曾枣庄先生,近年治宋代文学,成就斐然。其所撰《苏洵年谱》(《苏洵评传》附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以下简作《苏谱》),为现今研究苏洵的一本最详实著作,然亦有一些失考之处。笔者不避续貂之嫌,...
1987,(04):-55-56 高克勤 -
汉魏六朝佛经在汉语研究中的价值
汉代,佛教随着中西交通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佛经翻译事业的兴起。现存材料证明,在桓灵之世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翻译家,如安世高、支娄迦谶(简称支谶)。其后译经者辈出,象东吴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等都翻译了大量...
1987,(04):-57-60 俞理明 -
孟浩然佚诗新辑
明代各种版本的孟浩然诗集,收诗都在二百六十首以上。《全唐诗》最多,收诗二百六十七首,断句二联。(所辑佚诗虽有个别赝诗,但绝大多数都是孟浩然的作品。)但孟浩然佚诗并未辑完,现代从敦煌石室抄本中所辑佚诗可以...
1987,(04):-61 刘文刚 -
何其芳致沙汀的一封未刊书简
敬之: 时间过得太快。找出你上次来信,是“七七”写的,已经快两月了。上次读信后,因未立即作答就搁下来了,后来又想,等你来渝再长谈吧,有许多话不是信写得清楚的。今天无事,又怕你暂时还不能来,还等着我的信,就来...
1987,(04):-62 季风 -
读何其芳的一封未刊书简
几年前,我开始对何其芳的作品进行系统研究,并着手编选《何其芳研究专集》,得到了沙汀同志的热情关怀和具体帮助。沙汀同志不但为我审阅文稿、订正史实,而且把他珍藏多年的何其芳给他的书信原件,特地托人带交给我...
1987,(04):-63-64 易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