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巴蜀地理对文明起源的影响
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各人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所发生的不同影响。西方学术界自18世纪孟德斯鸠的名著《论法的精神》出版以后,普遍重视社会历史...
1988,(02):-100-106 段渝 -
马克思的市场理论概述
在商品经济中,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总生产过程都要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其中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属于流通,在这两个阶段上,商品生产者作为买者或卖者出现于市场,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或出售自己的产品。由...
1993,(02):-10-18 丁任重 -
君士坦丁堡陷落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关系置辩
不少学者在论及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出现在意大利时,常常引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其文化背景:“拜占廷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
1988,(02):-107-111 孙锦泉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对经济学有怎样的影响?对这一问题,人们还很少论及。本文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经济学的相应改变,在当代条件下,将促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学。但是,本文认为,经济学目前对科学技术的...
1993,(02):-19-26 袁葵荪 -
新书简讯
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了龚翰熊著的《现代西方文学思潮》一书。该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总论”,对现代主义及其内涵,现代主义文学与资本主义精神、与现代西方哲学、与精神分析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分别...
1988,(02):-31-38+66-112 -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个企业欲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外销活动时,它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它将面临一个与国内市场营销环境有很大不同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却又必须置身其中的外部环境条件,它...
1993,(02):-27-32 王雅梅 -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的几个理论前提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宗教这一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本文仅就以下几个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宗教观的一些基本理论前提。 一、宗教与世界观的关系 宗教与世界...
1993,(02):-33-39 楼凡 -
论西方快乐论道德观的发展
“快乐论”是西方最重要的道德理论派别之一,它与“自我完善论”或“义务论”处于长期对峙之中。快乐论把求取“快乐”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和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而快乐的反面是“痛苦”,痛苦是人人所不欲的,...
1993,(02):-40-46 林永鸿 -
亚里士多德质料说初探
什么是物质?物质的一般特征怎样?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最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辩证唯物主义...
1993,(02):-47-50 陶莉 -
论道教初创时期的神学思想
众所周知道教徒追求的最高目标是长生成仙,这也是道教信仰的最根本特点。其内容一是生命长存甚至永恒,二则是能力的广大甚至无限。道教追求生命的长存甚至永恒实质上是企图对短暂的现实生命进行超越。其心理根源...
1993,(02):-51-56 郭武 -
陈铨及其创作
陈铨(1903—1969),四川省富顺县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教授。陈铨自幼聪敏好学,深受作为晚清秀才的父亲的教诲和影响,在上小学期间,还于课余学后按父亲要求入私塾读古文、诗词,打下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
1993,(02):-57-64 潘显一 -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序
文字是人类进入高等文明所必需的工具。人类有了文字,才能够把这一时代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留给后一代人,作为他们继长增高的阶梯。没有文字的民族,总是会停留在象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复结绳而治之”的蒙昧阶段。
1980,(04):-3-5 徐中舒 -
论“悟”及其特征——禅体验和审美体验之异同
“悟”(包括顿悟)在佛教的本意,是一种心理体验、一种心领神会。日本佐佐木夫人在《禅;一种宗教的法门》中说;“中文的‘悟’字系由‘心’和‘吾’字构造而成。当‘吾’与‘心’完全合一或统一之时,便有‘悟’的...
1993,(02):-65-71 周述成 -
略谈郭沫若对李劼人小说的评价
一部“小说的近代史” 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鲁迅写了一篇《田军作序》,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人民在欺骗和压制之下,失了力量,哑了声音,至多也不过有几句民谣。……这情形一直继续下来。谁也忘记了开口,但也...
1980,(04):-6-9 易明善 -
禅与诗:诗意·诗思·宗教与艺术——评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
笼统而言,或许只要用“禅与诗”、“诗与禅”三个字就可以标出中国禅学与诗学的相互渗透、相互融通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所涵括的内容了,正如批评家常举出“以禅喻诗”、“以诗寓禅”、“以禅入诗”、“以...
1993,(02):-72-75 赵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