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功能表达的研究
            目的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3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 50 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 2008,26(06):599- 刘文佳 王晓庚 周洪 李昂
- 
            肿瘤抑制蛋白Masp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鼠抗人Maspin单克隆抗体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OSCC、33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口腔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积分法判... 2008,26(06):604- 税桦桦 罗玲 梁尚争 黄历 李伟
- 
            定量光导荧光技术评价含氟牙膏抑制早期龋损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LF)用于纵向监测光滑面早期龋损矿物质含量变化的能力及用于评价不同氟化物抑制早期龋损效果差异的可能性。方法选取305名11~14岁上颌前牙有早期光滑面龋的中小学生,随机分为NaF组、MFP组和不含氟组,分... 2008,26(06):607- 冯岩 尹伟 胡德渝 IainA.Pretty RogerP.Ellwood
- 
            多层螺旋CT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在12例颌面部牵张成骨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及断层图像重建,测量骨牵开距离、牵开区骨厚度和骨密度等指标,考察牵引和成骨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 2008,26(06):611- 牛学刚 赵铱民 韩小宪 郝永 门肾力
- 
            13名女性自9.5至15.5岁自然生长中下颌骨旋转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13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女性个体自9.5至15.5岁拍摄头颅侧位片的重叠研究,探讨面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下颌骨的旋转。方法选择美国密西根大学生长发育中心收集的Dr. Mathews长期追踪观察的13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高加索人种... 2008,26(06):615- 谷岩
- 
            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贴附植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不同部位贴附植骨后的体积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例采用自体下颌骨外板同时行下颌角及部分体部(角体部)、上颌前部的贴附植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CT数据,利用三维CT分体重... 2008,26(06):618- 赵延峰 刘筱菁 陆平 周晓南 归来
- 
            前牙冠修复体色差容忍度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前牙陶瓷冠修复体的色差容忍度,为提高修复成功率提供有效配色方案。方法选取30名口腔修复科临床患者的单侧上颌中切牙缺损的冠修复体与对侧天然上颌中切牙为实验对象,使用数码相机在标准环境下分别采集单侧天然牙、修复... 2008,26(06):622- 葛起敏 张富强
- 
            根管内器械分离后行旁路根管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根管内器械分离患牙行旁路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颗根管内器械分离不能完全取出的患牙为试验组,采用从分离器械旁建立通路到达根尖的方法进行根管预备和充填;同时选择器械分离后不能取出也不能行旁路根管治疗的患... 2008,26(06):626- 黎远皋 王继朝 周欣
- 
            自酸蚀和磷酸酸蚀窝沟封闭术的临床比较
            目的应用自酸蚀法和磷酸酸蚀法对低龄高危患龋儿童进行窝沟封闭术,以比较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预防情况。方法选择不超过42月龄、患龋牙数不低于4颗的高危患龋儿童43例为研究对象;试验牙为第一乳磨牙患龋患儿的第二乳磨牙,窝沟较... 2008,26(06):630- 张笋 秦满 李静
- 
            可塑纤维桩修复对根管治疗牙抗折强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桩修复离体牙对修复体整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颗上颌前磨牙行根管治疗并从唇侧釉牙骨质界上2 mm处截断后随机分为4组,A组采用镍铬金属铸造桩核加铸造冠修复,B组采用Tenax FiberWhite纤维桩、树脂核加铸造冠修复,C... 2008,26(06):633- 杨征 侯永福 潘小波
- 
            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9例患者的125颗骨埋伏牙为研究对象,采用CBCT对骨埋伏牙所在区间进行扫描,并利用牙槽骨九分区法对骨埋伏牙的牙冠及牙根进行归类。结果125颗埋伏牙中... 2008,26(06):636- 张治勇 邝喆
- 
            初戴固定矫治器时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初戴固定矫治器是否会对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负面影响。方法选取150例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分别在就诊当日(T1期)与固定矫治器戴入1周后(T2期)填写心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 2008,26(06):644- 侯景秋 闫征斌 张晔 彭惠 赖文莉
- 
            牙龈卟啉单胞菌PG0717基因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0717基因,探讨PG0717基因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CP)患者90例和牙周健康者90例,共采集龈下菌斑标本540个;记录临床牙周指数... 2008,26(06):648- 刘静波 林莉 李琛 俞宁 潘亚萍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固定修复1例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文报告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讨论。 2008,26(06):678- 刘琨 张惠民 杨鹏 许凯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 2008,26(06):652- 郭永华 吴亚菲 刘天佳 张静宜 肖晓蓉 赵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