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的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目的 探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口颌系统姿态肌链平衡理论对颞下颌关节复位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改进复位手法;运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87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分...
2019,37(3):295-295-298 马婷婷,宋勇,王俊林,刘彦杰,陈裕聪,何浒杰,王博灏 -
铸瓷高嵌体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铸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体严重缺损的第一恒磨牙6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树脂组)和铸瓷高嵌体修复(高嵌体组)。在修复后3、6、12、24个月检查两组患牙的修复体状态及咬...
2019,37(3):299-299-303 陈宇,李勉香,张颖 -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口腔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差异。方法 采集13例SACC患者与10例健康人的唾液样本,提取其口腔菌群的总DNA,经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
2019,37(3):304-304-308 刘兴,杨其芬,甘宁,杨德琴 -
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极性及其相关调控分子
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极性的形成,对二者的分化及功能至关重要,而极性相关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极性形成过程及其相关调控分子的作用作一综述。
2019,37(3):309-309-313 周怡君,闫广兴,刘苍维,张雪,胡月,郝新青,赵欢,史册,孙宏晨 -
人体真菌组与疾病
真菌组在人体微生物组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真菌群落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体不同部位如口腔、肺部、消化道、阴道以及皮肤真菌组的结构和组成被解析,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
2019,37(3):314-314-319 沈鑫,姚羽菲,李继遥,李燕 -
牙周病与常见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牙周病作为口腔最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的不可逆破坏。近年来,关于牙周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牙周病与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三类常见恶性肿瘤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并从免...
2019,37(3):320-320-324 郝渝,彭显,周学东,程磊 -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和临床治疗策略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要遗传方式的先天颅面畸形。由于神经嵴细胞和神经上皮细胞核糖体的生物合成受阻,神经嵴细胞迁移到颅面部的数量减少,引起第一、二鳃弓发育不全,导致疾病发生。目前明确的致病基因包括细...
2019,37(3):330-330-335 殷斌,石冰,贾仲林 -
下颌骨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术后的覆盖义齿修复1例
本文报道1例28岁男性患者下颌骨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术的治疗。患者因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左侧部分下颌骨并行血管化单层腓骨移植,术后2年于腓骨移植区植入4颗种植体,采用纯钛铸造杆+Locator附着体+覆盖义齿方式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
2019,37(3):336-336-342 马凯,冯元勇,孙阳,尚伟,刘杰,柏娜 -
引导骨再生屏障膜改良的研究进展
引导骨再生术是解决骨组织缺损问题的重要技术,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骨再生膜是防止成纤维细胞进入骨缺损部位的屏障,同时可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骨组织再生。由于目前广泛应用于引导骨再生的胶原膜...
2019,37(3):325-325-329 曹钰彬,刘畅,潘韦霖,涂缘,李春洁,华成舸 -
基于牙体牙髓、牙周及功能健康的显微微创牙体预备
牙体预备技术是口腔美学修复治疗必知必会的核心操作,通过一定量的牙修复体组织的磨除,为目标修复体提供容纳空间、粘接面与完成线等。如何在完成高质量牙体预备的同时还能保存牙体、保护活髓和牙周组织是美学修复牙体预备中亟需解决的...
2019,37(3):229-229-235 于海洋,赵雨薇,李俊颖,罗天,高静,刘洪臣,刘伟才,刘峰,赵克,Fei Liu,马楚凡,JuergenManfred Setz,梁珊珊,范琳,高姗姗,朱卓立,沈颉飞,王剑,朱智敏,周学东 -
隐形功能矫治器矫治青少年Ⅱ类错畸形
Ⅱ类错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对青少年颜貌美观和口颌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青少年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功能性和轻中度骨性Ⅱ类错,建议采用双期矫治。传统的功能矫治器舒适度低,不方便进行牙列的调整,疗程较长;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材料科...
2019,37(3):236-236-241 周力,王艳民,张澜,姚洁 -
唑来膦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BMSCs体外原代培养,使用含不同浓度(1、5、10、20 μmol·L -1)唑来膦酸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干预细胞作为实验组,不含唑来膦酸的培养基干预细胞作为对...
2019,37(3):242-242-247 李颉颃,苏志飞,白璇,袁鹤,李继遥 -
牙本质涎磷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在vps4b基因敲除鼠磨牙牙胚发育中的时空表达
目的 研究vps4b基因突变对牙齿发育相关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胚胎E13.5 d、E14.5 d、E16.5 d的胎鼠头部及出生后P2.5 d、P7 d的幼鼠下颌骨组织,石蜡包埋后获取第一磨牙牙胚组织切...
2019,37(3):248-248-252 陈栋,王莹莹,李晓聪,鲁方丽,李强 -
软骨组织工程用羧甲基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体外评估
目的 优化羧甲基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CMCS/OSA)复合水凝胶制备工艺,并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方法 制备氨基与醛基比例分别为2:1、1:1、1:2的CMCS/OSA复合水凝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流变学检测、黏附拉力测试、溶胀率分析及细...
2019,37(3):253-253-259 李云洁,滕彬宏,赵艳红,杨强,王连永,黄颖 -
槟榔碱及机械刺激构建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
目的 利用槟榔碱和机械刺激构建Sprague-Dawley(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模型。方法 采用两因素析因实验设计将48只大鼠分为8个组,每组6只。分别用不同浓度(0、0.5、2、8 mg·mL -1)槟榔碱涂擦及机械刺激 (有或无毛刷涂擦)。...
2019,37(3):260-260-264 杨博,符梦凡,唐瞻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