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唑来膦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BMSCs体外原代培养,使用含不同浓度(1、5、10、20 μmol·L -1)唑来膦酸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干预细胞作为实验组,不含唑来膦酸的培养基干预细胞作为对...
2019,37(3):242-242-247 李颉颃,苏志飞,白璇,袁鹤,李继遥 -
牙本质涎磷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在vps4b基因敲除鼠磨牙牙胚发育中的时空表达
目的 研究vps4b基因突变对牙齿发育相关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胚胎E13.5 d、E14.5 d、E16.5 d的胎鼠头部及出生后P2.5 d、P7 d的幼鼠下颌骨组织,石蜡包埋后获取第一磨牙牙胚组织切...
2019,37(3):248-248-252 陈栋,王莹莹,李晓聪,鲁方丽,李强 -
软骨组织工程用羧甲基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体外评估
目的 优化羧甲基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CMCS/OSA)复合水凝胶制备工艺,并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方法 制备氨基与醛基比例分别为2:1、1:1、1:2的CMCS/OSA复合水凝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流变学检测、黏附拉力测试、溶胀率分析及细...
2019,37(3):253-253-259 李云洁,滕彬宏,赵艳红,杨强,王连永,黄颖 -
槟榔碱及机械刺激构建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
目的 利用槟榔碱和机械刺激构建Sprague-Dawley(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模型。方法 采用两因素析因实验设计将48只大鼠分为8个组,每组6只。分别用不同浓度(0、0.5、2、8 mg·mL -1)槟榔碱涂擦及机械刺激 (有或无毛刷涂擦)。...
2019,37(3):260-260-264 杨博,符梦凡,唐瞻贵 -
正畸力内收前牙对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后牙的影响
目的 通过有限元法模拟不同程度的后牙牙槽骨吸收状态,分析骨吸收情况下的牙周应力分布和总位移趋势,以便为临床施加合适的矫治力提供指导。方法 在建立正常牙槽骨高度(1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删减单元格获得后牙牙槽骨高度水平均衡降...
2019,37(3):265-265-269 孙志涛,汪钰程,崔玉美,孙阳 -
渗透树脂与前牙美学树脂颜色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树脂材料对饮料色素的着色效果,比较渗透树脂与前牙美学树脂颜色稳定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3种前牙美学树脂(Filtek Z250、Filtek Z350 XT、Beautiful Flow Plus F00)及人工早期龋渗透树脂(Icon)处理样本各20例,不同...
2019,37(3):270-270-274 张润荃,李大军,赵晓一 -
星孢菌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自组装基体收缩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不同浓度星孢菌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自组装基体收缩性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单层培养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至P3代,将5.5×10 6个细胞在不同浓度(0、0.1、1、10、100 nmol·L -1)星孢菌素的完全培养基中分别接种于...
2019,37(3):275-275-279 保善英,包广洁,唐玉尧,刘琳,康宏 -
埋伏阻生牙导致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牙根外吸收(ERR)时,阻生牙拔除术后邻牙的预后。方法 以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ERR但可以正常行使功能的63例患者的75颗ERR邻牙作为研究对象,微创拔除埋伏阻生牙后,术后随访6月,观察ERR邻牙的...
2019,37(3):280-280-284 赖颖,潘韦霖,刘畅,黄静远,华成舸 -
前磨牙邻面板固位全瓷粘接桥修复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IPS e.max Press玻璃基铸造陶瓷和WIELAND氧化锆陶瓷邻面板固位粘接桥修复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的抗折性能及模拟短期使用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成人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各32颗,体外建立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模型。随机...
2019,37(3):285-285-289 李鑫,朱智敏,李紫嫣,周进茹,陈文川 -
小年龄唇腭裂住院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与预防策略
目的 分析唇腭裂住院患儿术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提高唇腭裂住院患儿的治疗质量。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收治的年龄≤3岁的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患儿510例。其中,入院后术...
2019,37(3):290-290-294 陈丽先,张晓雪,龚彩霞 -
基于生物力学分析的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
目的 探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口颌系统姿态肌链平衡理论对颞下颌关节复位过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改进复位手法;运用分侧口内外联合法治疗87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分...
2019,37(3):295-295-298 马婷婷,宋勇,王俊林,刘彦杰,陈裕聪,何浒杰,王博灏 -
铸瓷高嵌体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铸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体严重缺损的第一恒磨牙6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树脂组)和铸瓷高嵌体修复(高嵌体组)。在修复后3、6、12、24个月检查两组患牙的修复体状态及咬...
2019,37(3):299-299-303 陈宇,李勉香,张颖 -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口腔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差异。方法 采集13例SACC患者与10例健康人的唾液样本,提取其口腔菌群的总DNA,经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
2019,37(3):304-304-308 刘兴,杨其芬,甘宁,杨德琴 -
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极性及其相关调控分子
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极性的形成,对二者的分化及功能至关重要,而极性相关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的极性形成过程及其相关调控分子的作用作一综述。
2019,37(3):309-309-313 周怡君,闫广兴,刘苍维,张雪,胡月,郝新青,赵欢,史册,孙宏晨 -
人体真菌组与疾病
真菌组在人体微生物组中所占比例不到1%,但真菌群落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体不同部位如口腔、肺部、消化道、阴道以及皮肤真菌组的结构和组成被解析,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
2019,37(3):314-314-319 沈鑫,姚羽菲,李继遥,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