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釉原蛋白全长及其功能片段的体外自组装和矿化行为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釉原蛋白(AM)全长及其N端酪氨酸富集段(TRAP)、C端亮氨酸富集段(LRAP)体外自组装的动态过程及其在羟磷灰石(HA)晶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重组、纯化人AM全长及其功能片段TRAP、LRAP,在三氨基甲烷(Tris-HCl)中配...
2021,39(4):419-419-424 钟秀, 赖婷婷, 陈亮, 田鲲 -
circ_0005379通过调控miR-17-5p/酰基辅酶A氧化酶1轴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进程
目的探讨circ_0005379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癌旁正常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细胞HOK-16A为对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OSCC组织和SCC15细胞中circ_0005379和miR-...
2021,39(4):425-425-433 周海霞, 王璐瑶, 陈帅, 王丹丹, 方政 -
Ki-67、Cyclin 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及癌变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Ki-67、Cyclin D1、P53和P16在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白斑(OLK)及OLK癌变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将成都地区有辛辣饮食习惯的30例OLK患者和无辛辣饮食习惯的15例OLK患者,分别分成OLK不伴上皮异常增生(OLK-)、OLK伴轻-中度上...
2021,39(4):434-434-440 万梓欣, 郑志建, 黄美畅, 陈宇, 姚莉洪 -
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治疗残存牙周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和传统龈下刮治对非手术治疗后残存牙周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的牙周炎患者13例,以基础治疗后4~6周再评估时探诊深度(PD)≥4 mm、附着丧失(AL...
2021,39(4):441-441-446 徐玉娟, 赵蕾, 吴亚菲, 段丁瑜 -
连续波充填技术对牙周组织温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为研究连续波技术联合高温热牙胶注射充填技术对牙周组织的表面温度影响,探究采用200 ℃热牙胶根管充填的安全性。方法采用CT技术、Mimics、Geomagic、Solidworks软件分别建立牙槽骨、牙本质、根管、牙周膜、血流的实体模型,利用S...
2021,39(4):447-447-452 张建国, 刘隽, 岑蓉, 胡凤玲 -
2种抗氧化剂恢复漂白后釉质粘接强度的研究
目的评价葡萄籽提取物及维生素C钠2种抗氧化剂恢复漂白后,釉质粘接强度的作用。方法用离体牙制备釉质剪切粘接强度测试试件150块,根据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将试件随机分为10组(n=15):对照组(不漂白直接粘接),直接粘接组(漂白后直...
2021,39(4):453-453-457 徐英新, 李稳, 苏敏 -
302例显微根尖手术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显微根尖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并评估Kim和Kratchman显微根尖手术病例分类对疗效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显微根尖手术病例(回访时间至少为1年)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并参照Kim and Kratchman显微根尖手术病例分类标准对病例...
2021,39(4):458-458-463 陈益燕, Pradan Siras Prasad, 杨锦波 -
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使用浅层X线治疗的161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照片分析其临床疗效...
2021,39(4):464-464-468 唐丽娜, 刘刚, 杨超, 沙晓伟, 王思宇 -
细菌脂多糖对甜味受体T1R2可变剪接与功能的调控作用
目的寻找小鼠甜味受体T1R2的剪接异构体,探究细菌毒力因子脂多糖(LPS)对T1R2可变剪接及甜味受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小鼠味蕾组织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寻找小鼠甜味受体T1R2剪接异构体,通过体外异源性表达实验...
2021,39(4):469-469-474 朱健慧, 郑欣, 彭显, 徐欣, Margolskee Robert, 周学东 -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颌面部间隙感染细菌分布中的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常规细菌培养在检测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微生物方面的差异与一致性,为临床早期明确颌面部间隙感染致病菌提供新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3—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
2021,39(4):475-475-481 陈怡恒, 郑宏雨, 李紫璇, 吴永超, 牛志兴, 彭彦惠, 赵军方, 孙强 -
引导骨再生术辅助正畸治疗关闭中切牙缺牙间隙的应用
个别牙长期缺失会导致缺牙区牙槽骨丧失,引导骨再生术(GBR)是骨增量的一种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正畸治疗的适应证。本文报告1例正畸治疗结合GBR关闭上颌中切牙缺失间隙的成年患者病例,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021,39(4):482-482-488 陈露祎, 黄忞, 吴佳奇, 罗俊 -
正颌术后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减低的内分泌疾病,初诊很少发生在口腔颌面外科。因其症状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报道1例以呼吸道阻塞、颌面部肿胀、贫血和双足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正颌术后严重甲...
2021,39(4):489-489-491 蒋琳琳, 罗林 -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RONJ)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目前认为其机制可能为骨重建抑制学说、血管生成抑制学说、口腔微生物感染学说、免疫抑制学说、细胞毒性、颌骨微裂纹形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但基于单机制进行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药...
2021,39(3):245-245-254 潘剑, 刘济远 -
颌面骨骼综合矫治——正颌外科与面部轮廓整形的联合应用与思考
颌面骨骼是面部外形的基础。临床上,颌面骨骼畸形主要分为同时涉及功能与外形的牙颌面畸形和仅涉及外形的面部轮廓畸形。正颌手术是矫治牙颌面畸形的主要手段,它通过改变颌骨的三维空间位置改变外形,同时改善咬合关系。面部轮廓整形...
2021,39(3):255-255-259 祝颂松, 李运峰 -
低能量激光照射对脂多糖介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照射(LLLI)对脂多糖(LPS)介导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炎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PDLFs接种于培养板内,随机分为正常组、LPS组和LPS+LLLI组。正常组细胞行常规培养基培养,LPS组及LPS+LLLI组在加入1 mg...
2021,39(3):260-260-266 靳晓兰, 张亚男, 孙成蕊, 邹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