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腮腺低级别导管内癌1例
唾液腺低级别导管内癌(LGIDC)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极少发生于其他部位。副腮腺LGIDC目前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副腮腺LGIDC并回顾相关文献,探讨LGIDC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及...
2022,40(5):606-606-609 刘建山, 刘磐, 彭利伟, 王志兴 -
目标修复体空间指导多学科联合治疗精准修复1例
冠、桥修复需要对基牙进行定量调磨,如何更加精准地进行牙体的定量预备是微创修复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报道1例上、下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病例,以目标修复体空间(TRS)为指导,在正畸、牙周多学科联合治疗后,制作个性化牙体预备数字...
2022,40(5):610-610-617 杨雷宁, 秦行林, 张静, 韩晓鹏 -
正畸牙移动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
2022,40(4):371-371-376 赵志河, 金作林, 白玉兴, 房兵, 白丁, 李巍然, 贺红, 胡敏, 刘月华, 陈莉莉, 宋锦璘, 曹阳, 李宇, 舒睿 -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经炎性牙周膜干细胞外泌体促进破骨细胞...
目的 慢性牙周炎表现的病理性骨吸收非常常见,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外泌体(Exo)对骨吸收的作用和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了该Exo蛋白组分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正畸前拔牙患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膜组织中提...
2022,40(4):377-377-385 戴振宁, 郑蔚晗, 利时雨 -
微小RNA663b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小RNA663b(miR-663b)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使用R Studio进行OSCC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
2022,40(4):386-386-393 丛碧桥, 刘晓萍, 陈嘉雯, 李洪利, 范欣 -
沉默法尼基转移酶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法尼基转移酶(FTase)对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LM和SACC-83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针对人FTase基因序列设计构建3条小干扰RNA(si-RNA),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ACC-LM及SACC-...
2022,40(4):394-394-402 李文健, 童磊, 王奇民, 韩红钰, 陈正岗 -
不同修复基台经循环加载后的扭矩丧失和基台沉降
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3种不同修复基台循环加载前后扭矩丧失以及基台沉降。方法 将30枚内六角种植体随机分为3组,每组10枚种植体,并连接相应修复基台。A组种植体连接原厂成品基台,B组种植体连接铸造基台,C组种植体连接第三方计算机...
2022,40(4):409-409-413 沈溱原, 黄忞, 魏俊超, 张琦, 吴润发 -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节骨形态与矢状向关节盘位置的关系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锥形束CT(CBCT)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矢状向关节盘位置与关节骨形态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患者的178个颞下颌关节(TMJ)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矢状向MRI上关节盘的位置分成4组,即对照组(关节...
2022,40(4):414-414-421 鄢梨, 周茂强, 邱嘉旋 -
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低位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低位(Ⅳ区和Ⅴ区)转移的临床规律,为舌癌颈部淋巴结低位区域的清扫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同期...
2022,40(4):422-422-427 杨云博, 韩楠男, 王钰璞, 李华盛, 严明, 李思毅, 阮敏, 张陈平 -
双重睑切口在颧额缝骨折内固定入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双重睑切口在颧额缝骨折内固定入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骨折段移位明显、伴有面部塌陷或张口受限等功能障碍患者,行局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颧额缝采用双重睑切口入路,术后评价骨折复...
2022,40(4):436-436-439 冯大军, 许鹏, 孙云峰 -
成都市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600名社区中老年人调查,收集人口社会学特征、全身健康状况、口腔健康行为等信息,使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估口腔健康相...
2022,40(4):440-440-445 吴侃, 李巍铭, 钟亦思, 程立, 唐甜, 尹伟 -
射频热凝术联合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下颌支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3D打印模板引导射频热凝术联合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下颌支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郑州市口腔医院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3D打印模板引导射频热凝术联...
2022,40(4):446-446-450 张玲阁, 李洁, 李继宏, 汤宏超, 刘玉学 -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模拟比较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方法 在已建立的植骨前上颌骨有限元模型上,采用ANSYS软件模拟牙槽突裂植骨,形成植骨后上颌骨模型。在2组模型上分别施加相同上颌扩弓力,观察比较牙槽骨区域三维方向...
2022,40(4):451-451-456 袁玮, 侯彦, 宋鹏, 张晓焕, 黄威 -
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咬合分析
目的 采用TeeTester数字化咬合系统比较分析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和非偏侧咀嚼者的咬合情况。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筛查出80名受试者,分为4组: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不伴TMD症状的偏侧咀嚼者20名...
2022,40(4):457-457-467 章巧, 黄东宗, 翟孝庭,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可视化技术在咬合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化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并进行咬合重建,应用于临床诊断及修复。方法 利用软件手段,将口内扫描(IOS)、口外面部扫描(EOS)、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动态咬合运动轨迹进行多模态医学数...
2022,40(4):468-468-475 孙欣荣, 冯玥, 刘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