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电信业的虚拟运营研究
加入WTO给我国电信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引入虚拟运营这一战略管理模式,广泛缔结战略联盟,是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3,(05):-9-13 蒲实,童利忠 -
自然垄断产业的微观管理再造
自然垄断产业的效率建设不仅是体制改革的问题,还包括微观管理再造。文章从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角度对自然垄断产业微观管理理论体系进行论述,探讨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和服务管理思想,以及并行工程、精益生产、...
2003,(05):-14-18 杨永忠 -
小说文本: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以明代拟话本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个案 ,解读中国男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历史真相 ,并由此质疑以经典文本与精英思想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指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层次结构 ,以及正统道德观念与社会...
2001,(06):-58-62 谢谦 -
资本动力策略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动力论虽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四小龙"的成功证明:落后国家和地区试图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能照搬现有发达国家的经验,过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应根据...
2003,(05):-19-26 李杰 -
论九叶派诗歌中的毁灭和复活话语
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的影响下 ,九叶派诗歌充满怀疑、否定和反叛精神 ,同时也蕴涵着对于生命完满的渴望 ,这就使其作品在毁灭和复活话语的建构方面体现出独特特色。他们的毁灭话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在...
2001,(06):-63-71 蒋登科 -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对我国区域政策的启示
为解决田纳西河流域的贫困、洪水、环境等问题,1933年由美国国会批准设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对该地区进行开发。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美国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中所采取的政策对我国西部大开发中...
2003,(05):-27-29 李颖,陈林生 -
析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末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
从19世纪40年代末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现状上分析;从当时资产阶级解决经济危机手段的效果上分析;从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认识上分析;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处的时期、阶段上分析,马克...
2003,(05):-30-36 董仲其 -
论列宁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根本改变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从各个方面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根本改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当前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2003,(05):-37-40 王万民 -
丰都“鬼城”形成中的文化内涵
四川丰都“鬼城”民俗说法中浓厚的迷信内容只是表层文化。在深层中包含着另两种文化内涵 :道教与佛教既互相排斥 ,又互相融合 ;汉语“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机制既导致迷信 ,又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手段。隐实示虚是俗...
2001,(06):-72-76 刘瑞明 -
论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
形式问题在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把形式等同于"其所是的是",又认为形式是"这类",是一物"内伏的是因",是最高目的。理清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这些不同规定及其相互关系是理解其实体学...
2003,(05):-41-47 徐开来,刘玉鹏 -
《说文解字》中“先古籀后篆”研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小篆作为正字 ,把古文、籀文作为重文 (即异体字 )。但也有把古文或籀文作为正字而把小篆作为重文的。段玉裁指出这是《说文》的变例 ,是由于这时的古文或籀文处在部首的位置而造成的。通过...
2001,(06):-77-83 尹彰浚 -
论社区自治
社区自治是社区建设必然发展的结果与要求。社区自治不仅仅是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自治,其自治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还包括其他各种中介组织。...
2003,(05):-48-52 韦克难 -
关于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问题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指出 :《纲目》从未以《通鉴节》作为书名 ;朱熹确定凡例以后 ,即将纲与目交门人分头编撰 ,自己担任主编 ,负责统稿 ,并承担...
2001,(06):-84-90 郭齐 -
禅悟与苏词的创造性
佛禅思想对苏轼的人生观乃至文艺创作都有巨大影响 ,对苏词旷放风格的形成 ,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苏词对禅理、禅典、禅法的运用 ,不仅使词的题材得以拓展 ,也使词的境界得以升华。可以说 ,禅悟正是促使苏词富于创...
2001,(06):-91-98 吴洪泽 -
中国古代的“原始乐园”神话及哲学解读
对中国古代原始乐园———失落园神话的产生根源、基本特征以及早期中国哲学对乐园神话所反映的人类命运进行探索和思考。
2003,(05):-53-58 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