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解:移花接木——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
中国佛学对印度佛典的理解与解释近乎一种文化"嫁接"。最初的佛典讲解者必须将自己的理解与解释置入汉民族的生活语境中,因而采用了一种用中国儒道学说来比附印度佛教学说的"格义"的阐释方法。关于"格义"的使用年...
2003,(06):-70-79 周裕锴 -
美国亚裔文学的话语地位和话语策略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
2003,(06):-80-85 王琅琅 -
概念的心理特性及其语词符号启动
分析概念的文化特有、个体特有及时空动态等心理特性,指出概念本质上是事物的抽象概括及人对事物的经历和主观体验的整合的心理表征,语词与概念的关系在于前者作为知觉刺激可以启动后者。
2003,(06):-86-91 刘利民,官忠明 -
从曾朴到李劼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形成
过去十多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确立了李人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开拓者地位。实际上,中国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开创者是曾朴,而完成者是李人。曾朴与李人,均师承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
2003,(06):-92-98 杨联芬 -
论《太平寰宇记》的文献学价值与地位
《太平寰宇记》是唐宋地理总志中一部承上启下的巨著,其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总志编撰、目录学、辑佚、校勘及史料价值几个方面。对《太平寰宇记》文献学价值的全面评述有利于更加充分发挥《太平寰宇记》的文献资...
2003,(06):-99-105 张保见 -
宋代“信巫不信医”问题探析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巫医的欺诈,以及医药事业尚不发达和不普及等原因,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与此同时,两宋政府以及官僚士大夫对巫、医态度的变化及其禁巫兴医...
2003,(06):-106-112 李小红 -
论大豆及相关豆制食品的起源
本文用"二重证据法",征引文献资料,结合新得之地下发掘材料,得出大豆原产于中国、其时间可追溯到距今3000多年的夏代中晚期之结论。同时,考证出中国的战国时代已食用豆豉,西汉时代已食用豆腐。批驳了国外某些学者...
2003,(06):-113-119 江玉祥 -
孔子从政记
孔子一生热心从政,自许甚高,然而却仕途坎坷,业绩很少;原因在于其政治主张违反时代要求,多属复古空想,不适合时君世主口味,所以落落寡合。但是孔子从政的失意,却促使他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孜孜以求,从而造就了一位...
2003,(06):-120-128 罗世烈 -
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中小企业整个创新体系的前提要素,在中小企业存续发展中发挥着导向协调、激励约束、降低成本、规范秩序等重要功能作用。应从企业产权、分配、融资、管理等层面着力制度创新,促使我国中小企业产权关系"...
2003,(06):-129-134 李朝鲜 -
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
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观念的产生。而这一观念的产生与欧洲认同密不可分。随着神话概念(对过去的认同),地理概念(对空间的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阶段的演进,欧洲认同逐渐加强,"欧...
2003,(06):-135-140 张旭鹏 -
“海峡两岸符号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总目录
-
利益相关者:企业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综述国外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如何提高企业长期价值,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西方企业通过利益相关者审核、审计管理确保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活动,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
2003,(05):-5-8 吴玲 -
意向性关联结构在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作用
胡塞尔最初所追问的是“一般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本原 )意义的问题则超出并包容了胡塞尔的问题。为建立一门无前提的“本源科学” ,面对自己的问题目标 ,两人都采用相近的意向性思路来...
2001,(06):-40-46 欧东明 -
近代成都道教活动管窥———从《八字功过格》说起
《八字功过格》是一份珍贵的近代道教文献 ,它跟以往功过格相比 ,更世俗化、儒教化 ,而且也许是随清末时局的变化而在条文内容上作了调整 ,使功过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无论构架、体例和内容均有所创新。《八字...
2001,(06):-47-57 丁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