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改良是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革命的主要形式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中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口号的错误,这绝对不是说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坚决进行各方面的革命斗...
1982,(02):-17-21 黄英辉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茅盾小说美学浅探
仅就时间而论,茅盾从事评论就三倍于其创作。对此,我们似乎有点象哥伦布。不应该只是热烈地惊喜感慨,更需要冷静地条分缕析。本文试图从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文学评论实践中,寻绎出他下述理论脉络:小说...
1983,(03):-57-65 曹万生 -
黑格尔的现实主义艺术批评评介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无疑是彻底唯心主义的,然而其中最关重要的艺术创作、鉴赏理论和具体的艺术批评却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包含着许多唯物主义的因素。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逻辑学》:“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
1983,(03):-66-72 朱立元 -
试论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多种经营管理办法
目前,经济界和理论界正在讨论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否应实行自负盈亏的问题。不少同志认为自负盈亏是企业扩大自主权的必然发展趋势;但也有同志认有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自负盈亏是与企业的性质不符的。木文试图论证在...
1982,(02):-22-25 陈力 -
论社会主义资金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就是社会主义资金运动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长和价值的增长过程的统一。通过对社会主义资金的性质、构成及其运动过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1983,(03):-73-79 王兆亮 -
关于物价的稳定与调整
我国物价工作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避免物价大幅度上涨;二是要对物价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解决物价内部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同志把当前物价工作中的困难概...
1982,(02):-26-30 周春 -
劳动力变动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物质资料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要进行生产并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马克思说:“时间经济以及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仍然...
1983,(03):-80-86 樊锦淳 -
《老子》认识论辨析
解放以来,对《老子》哲学,讨论得极其热烈,取得了很大成果。但对其认识论思想,尚乏专文论证。不过,在论老文章中,每一涉及,辄加贬黜。不是说它否认感觉和经验,在搞先验主义;就是说它反对人的认识,在宣传蒙昧主义...
1983,(03):-87-94 朱森溥 -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
任何一种经济思想都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它们都适应一定阶级的需要,企图解决其时代所提出的各种课题,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各种流派,除了不断更迭翻新着早被马克思批判过的庸俗...
1982,(02):-31-36 南钟万 -
从认识论角度看中国近几百年来科学技术落后的历史原因
中国的古代曾经有过光彩夺目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历来处于世界的前列,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所指出的:“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以...
1983,(03):-95-99 陈麟书 -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毛泽东早期认识论思想初探
青年毛泽东生长的年代,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处在内忧外患极其严重,人民反抗斗争和民主运动不断发展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就满怀爱国热情,开始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的活动。他一方面努力学习,...
1982,(02):-37-42 冉昌光 -
“意识创造世界”辨析
“意识创造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命题,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才是正确的?弄清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意识创造世界”,按照通常的理解,是用以说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究竟有多...
1982,(02):-43-47 李景瑞 -
五四时期陈独秀哲学思想初探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之一。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陈独秀的一生是复杂的。本文仅就五四时期(1915年《新青年》创刊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的部分哲学思想...
1983,(03):-100-105 李娟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质疑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是把一般哲学意义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说成了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个命题的表述形式并不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涵义也不符合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和生产...
1982,(02):-48-50+58 袁亚愚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苏联阿·伊·马雷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一书的中译本,已于一九八三年三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译者是:刘品大、马健行、周成启、张钟朴、郭继严、李宏学和我校的李善明同志。这本书对马克思、...
1983,(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