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勘误表
页行误正55 倒5 「降丘室土」「降丘宅土」55 倒8 象人在城或下穴居席地而生之形象人在城或地下穴居席地而坐之形57 倒2 皇视皇祖57 4 与统治者的关系与被统治者的关系61 倒7 今浓烟蓊(?) 今浓烟蓊(?)62 3 魏氏之...
1955,(02):-193-194 -
论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的“企业精神”
政治思想教育、精神灌输,并不是某个社会阶段、集团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企业无论中外、大小,普遍都很重视对职工进行“精神教育”,以便引导职工为企业目标而尽心尽力工作。其实在旧中国,不少著名的民族资本企业,早...
1988,(04):-3-10 熊甫 -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的时代性
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是否有时代意义,人们议论不少。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的文化价值观已不具有时代性,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有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价值观作为人们行为选择的指导。对于这种观点,不能苟同。毛泽东...
1993,(04):-3-11 黎永泰 -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物价管理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物价狂涨,给人民群众造成深重灾难。国民党政府为了安定后方巩固政权,对物价问题极为重视,并采取许冬措施平抑物价。但收效甚微。目前我国物价问题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讨论的话题,...
1988,(04):-11-16 陈振东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辩证认识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4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挫折和失误,究其根本,都与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有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
1993,(04):-12-16 饶发久 -
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管理科学为什么会产生?它又是如何发展的?这似乎是一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人们一般认为,管理是由协同劳动产生的。正如马克思说的,在个体手工业劳动条件下,个体劳动者是自己指挥自己,这时无所谓管理;而许多人在一...
1988,(04):-17-21 任佩瑜 ,欧海泉 -
浅论不发达地区的国土资源优势及其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在世界各国经济水平比较中位于不发达国家之列,而我国西部又是国内不发达地区的集中地,其中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广西、青海、云南、贵州五区三省拥有全国59%的国土面积和13.86%的入口;而1983年工农...
1988,(04):-22-25 左仁淑 -
论“活动”、“交往”与历史决定论的实质
一、“自然历史过程”辨析 历史决定论都承认社会状态的因果联系,承认社会规律的作用,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当然,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承认”得最为彻底、最为科学——马克思论证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
1993,(04):-17-22 苏伟 -
试论生产力要素的细分与综合
生产力要素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人们对它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有的从点,有的从线,有的从面,有的从体的不同角度进行过各种探讨。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的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方法问题,归结起来这就是生产力要素的细分与综合...
1988,(04):-26-28 章国兴 -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分工思想
关于社会分工,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有着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思想,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体系中,还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术...
1993,(04):-23-27 官欣荣 -
列宁国家学说的辩证法
众所周知,国家问题的特点是,它比其它一切问题都更加牵涉到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它的命运必然被资产阶级学者弄得最为混乱和复杂,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也是一贯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为了使...
1988,(04):-29-34 王仲士 -
张澜哲学思想探论
张澜(1872—1955)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他整个一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虽有某些变化,但他思想观念上却有着一种主导性和连续性,支配了他的言论行动。这就不能不从他的...
1993,(04):-28-32 张利源 -
哲学改革的又一探索——读《现代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
当前,在我国,哲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哲学要不要改革已不成问题。关键是,哲学怎样改革?哲学要改革,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措施?譬如,如何选择哲学改革的原则、途径和突破口等等。关于这些问题,哲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
1988,(04):-35-38 马来平 -
市场分化理论中的企业集团竞争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随着经营机制的转换,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两难境地。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集团迅速成长并成为对付市场过度竞争、经济效益低下的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本文从企业作为市...
1993,(04):-33-37 张胜荣 -
整体论与部分论——解释西方哲学史的新方法
一 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气氛太沉闷了!对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史这个既成事实本来可以仁智各见,百家争鸣,但长期以来我们从一个框框、一条线索去框、去套哲学史。立体的哲学史变成了平面的哲学史,多线索的哲学史变成...
1988,(04):-39-46 张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