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共王“葴”“审”二名关系辨正
楚共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君主,其一生有"葴"、"审"二名。关于二名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葴"、"审"二字,读音相近,一也,皆为楚共王名。征诸史料,该观点值得商榷。楚王践祚后照例有易名的传统,"葴"、"...
2012,(01):-159-160 李世佳; -
征文启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一份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属于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期...
2012,(01):-62 -
“201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办的"201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拟于2014年6月下旬在四川成都举办。研讨会将邀请著名马克思主义理...
2014,190(01):-160 -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规范
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从2012年第一期开始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中的"注释体例",统...
2012,(01):-161 -
海峡两岸美术教育论坛及美术作品展作品
~~
2014,190(01):-161-163 -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
苏联货币是掌握在苏维埃国家手中,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准备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的极为重要的经济工具。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在苏联经济学家中间,有着各...
1955,(02):-1-14 彭迪先; -
论考据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兼评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考据学及其毒害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我国学术文化界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批判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中所表现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视点,并针对胡适的反动的实验主义思想,以及他的唯心论观点在我国学术文化界所传播的毒害,予以无情...
1955,(02):-15-50 陈炜谟; -
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并批判胡适井田辨观点和方法的错误
周代社会性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在中国现代历史学的阶段上,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论题。古中国的社会,依据马克思的论证,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东方类型,自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到印度,都是在以公有财产为...
1955,(02):-51-90 徐中舒; -
关于红楼梦评价的几个问题
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观点怎样歪曲了红楼梦的真价值『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最近全国大规模的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以及大家在这次批判运动中的收...
1955,(02):-91-116 陈炜谟; -
批判胡适研究歌谣的错误观点和方法
中国近代之把歌谣的征集和研究作为一种学术工作进行,开始于五四运动的前后。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毛主席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徹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
1955,(02):-117-122 赵卫邦; -
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
一皮日休是晚唐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同情人民疾苦,弹劾时政腐败,他又曾参加过黄巢所领导的农民起义。近来国内治中国文学史的学者已经提出他的重要性,但论述还简略,我愿意更进一步,对于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
1955,(02):-123-136 缪钺; -
聊斋志异所表现的民族思想
(一)清初淄川蒲松龄(一六四○--一七一五)所作聊斋志异一书,是十七世纪中我国杰出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它虽是谈狐说鬼,却与一般传奇志怪之书大不相同,主要有下列三点:第一、聊斋志异的取材,几乎全部都是他耳闻目击...
1955,(02):-137-158 林名均; -
从采石瓜洲毙亮记认识到宋代野史中的新闻报导
(一)我们中国是史料最丰富的国家。尤其是宋明两代野史之多,为中国任何时期所不及。如像朱晦庵的五朝三朝名臣言行录,每一人的传都是取十多种材科或几十种材料写成的。如像三朝北盟会编一书,只记徽宗钦宗高宗几十...
1955,(02):-159-165 蒙文通; -
关于西夏拓跋氏的族属问题
从公元十一世纪初叶到十三世纪初叶,西夏立国在祖国境内西北部的一大片土地上,幅员约方二万余里,抗衡于宋辽金元之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具体面貌,曾经起过一些影响;对于宋代来说,其地位与辽金比较,为了全面的正...
1955,(02):-166-180 唐嘉弘; -
唐代均田制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商榷--兼质邓广铭先生
均田制在中国中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土地制度。这一制度从北魏太和九年(四八五)开始实行,至唐建中元年(七八○)完全废止,它差不多存在了约三百年之久的时间,经过了北魏、北齐、北周、隋、唐诸朝代。关于均田制,还...
1955,(02):-181-192 李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