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关节间隙改变的X线研究
目的测量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许勒位片上的关节间隙,分析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髁突后移位在关节盘前移位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120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拍摄许勒位片,使用AutoCAD计算...
2010,28(03):303-303-305 王瑞永 马绪臣 张万林 柳登高 -
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的研究
目的探讨噻唑蓝(MTT)法用于口腔常见细菌(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伴放线菌嗜血菌)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本实验以菌落形成单位(CFU)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
2010,28(03):306-306-310 王忠朝 范丽苑 蒋俊强 蔡炜 丁一 -
一氢核磁共振的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维生素B12对地塞米松诱导腭裂小鼠的阻抑作用
目的采用基于一氢核磁共振(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使用维生素B12后,阻抑本已诱发的唇腭裂发育早期过程的变化,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只怀孕17.5 d的C57BL/6J雌鼠,分别是仅注射维生素B12的孕鼠和注射维生...
2010,28(03):311-311-314 吴晓华 黄瀚 徐滨 周京琳 孔祥丽 石冰 黄静 李伟 -
新型多孔磷酸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材料多孔磷酸钙的生物相容性及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异位成骨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第2代Beagle犬BMSCs,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后与多孔磷酸钙(CPC)复合培养,获得最佳复合浓度,倒置和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下...
2010,28(03):315-315-318 王磊 李耀俊 章燕 潘可风 黄远亮 刘昌胜 蒋欣泉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
2010,28(03):319-319-323 陈思秀 李小玉 孔祥丽 冯云 -
骨保护素基因修饰联合细胞移植技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骨保护素(OPG)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联合细胞移植技术促进Beagle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情况,为探索基因治疗牙周病提供依据。方法将真核分泌表达穿梭载体pSecTag2/B-opg瞬时转染第3代自体犬BMSCs后,采用免疫化学...
2010,28(03):324-324-329 周巍 赵春晖 梅陵宣 -
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合成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总蛋白合成、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骨碎补柚皮苷对人牙周膜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内总蛋白质量浓度的...
2010,28(03):330-330-333 蒋俊强 蔡炜 王忠朝 丁一 李小玉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兔牙周膜细胞的瞬时表达检测
目的检测含有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iNOS体外转染兔牙周膜细胞后的瞬时表达情况,为动物牙周局部导入外源性iNOS基因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真核质粒pEGFPiNOS转染兔牙周膜细胞,在荧光显微...
2010,28(03):334-334-338 吴丽萍 刘毅 -
多颗多生牙合并全口多处隆突1例
多生牙在口腔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同时出现多颗多生牙和颌骨多发隆突的患者比较罕见。本文报道1例同时出现5颗已萌出的多生牙且伴有颌骨多发隆突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2010,28(03):339-339-341 王悦 刘春丽 王静 柳二弼 郑明 -
坏疽性口炎致颌面部畸形1例
坏疽性口炎是发生在口颊组织的腐败性坏死,具有发展迅速、致死致畸率高等特点。本文报道1例坏疽性口炎致颌面部畸形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进行讨论。
2010,28(03):342-342-344 靳路远 欧新荣 贺智晶 谢晓莉 -
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结构,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牙菌斑生物膜的性质、形成、毒力,以及微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和定植。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的信号传导对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毒力具有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人...
2010,28(02):115-115-118 周学东 施文元 -
基于CT数据的三维配准技术在正畸中的应用
介绍目前医学三维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与临床需求,重点从口腔医学尤其是从口腔正畸学角度说明三维图像特征性标志点配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临床研究分类阐述配准技术在探索正畸作用机制和评价正畸治疗效果中的作用。通过治疗前后...
2010,28(02):119-119-123 刘东旭 刘洪 吕涛 -
类骨质羟磷灰石和自体骨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探讨类骨质羟磷灰石(SBR)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该替代材料和自体骨混合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在实验动物双侧下颌骨内侧形成10 mm×10 mm×2 mm大小的临界性缺损,左侧骨缺损按照1∶1比例植入SBR和自体骨...
2010,28(02):124-124-127 张卫群 王宜人 巢永烈 -
涎腺导管癌临床及病理学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昆明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8例SD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
2010,28(02):128-128-131 王卫红 王春艳 边莉 夏斌 胡瑶瑶 许彪 -
3种黏固剂与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黏固剂与根管牙本质的粘接界面,比较各种黏固剂的粘接性能。方法将15颗牙分成3组,分别用Rely X luting、Panavia F、Paracore 5 mL粘接纤维桩,实验牙纵剖后,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纤维桩冠1/3、中1/3及根尖1/3处牙本质黏固...
2010,28(02):132-132-134 陈蕾 雷慧云 徐国富 梁霄鹏 李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