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上颌后牙区不同窦嵴距时,采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短种植体术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37例患者进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并同期植入共74枚Bicon短种植体,其中剩余牙槽骨高度(RBH...
2020,38(6):667-667-671 黄江琴, 胡常琦, 夏勋, 郭水根, 龚金梅, 魏洪武 -
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肾病伴牙周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截止...
2020,38(6):672-672-680 赖静, 白远亮, 柏银, 梅杰, 张芷玮, 唐雯静, 黄姣 -
口腔扁平苔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成年人患病率为0.5%~2%。OL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其发病可能与某些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相关,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酶类、受体等基因...
2020,38(6):681-681-686 潘英潇, 郭大伟, 李新, 刘恒毅, 卢恕来 -
机器学习在颌面部囊肿及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发展,其在医学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了重视。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机器学习在口腔医学中应用场景广泛,尤其在颌面部囊肿及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本文就机器学习在颌面部囊肿及肿瘤中的应用进行...
2020,38(6):687-687-691 梅宏翔, 程俊豪, 李一洲, 马凰税, 张恺文, 寿宇珂, 李杨 -
基于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的牙体硬组织仿生再矿化的研究进展
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PAMAM)作为一种新型超支化大分子聚合物,因其出色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一直被众学者称之为“人工蛋白”。 PAMAM的特点是存在内部空腔,并含有大量的反应性末端基团,这些结构使得PAMAM可以被用作仿生大分子,模拟...
2020,38(6):692-692-696 向科臻, 陈亮, 杨德琴 -
锶成骨机制的研究进展
锶元素在大自然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骨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锶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ⅡA族,与钙同族,其化学结构和极性与钙十分相似。锶能够通过钙离子受体介导一系列成骨相关通路诱...
2020,38(6):697-697-703 钟宁莹, 王丽萍 -
自噬在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是基于干细胞的医学疗法的非常有价值的细胞来源,其应用开辟了发育和疾病研究的新途径。MSCs虽然可以通过自我更新维持细胞干性,但是,随着细胞多次传代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干性逐渐衰减,细...
2020,38(6):704-704-707 刘欣辰, 卢金金, 陈雨蒙, 邱滢, 郑梦丹, 王梓霖, 李祥伟 -
牙种植体作支抗局部正畸直立近中倾斜下颌第二磨牙1例
牙齿长期缺失,会导致口腔咬合三维平衡破坏,邻牙发生近中倾斜,以至缺失牙修复空间不足。本文报道1例依靠牙种植体作支抗局部正畸直立近中倾斜邻牙病例。
2020,38(6):708-708-711 周洁, 甘雪琦, 卢嘉仪, 范林莉, 朱卓立 -
制备高精度牙预备体肩台的临床路径和预备方法
易于人(医师和技师)或机器(口扫和仓扫等)辨识的清晰的肩台是固定修复体获得良好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的关键。牙体预备肩台的制备方法以徒手和经验为主,缺乏全面客观的术前设计、术中核查及最终检验,肩台预备术的精度亟待提升。本文...
2020,38(6):712-712-717 罗天, 李俊颖, 于海洋 -
制备高精度牙预备体肩台的临床路径和预备方法
易于人(医师和技师)或机器(口扫和仓扫等)辨识的清晰的肩台是固定修复体获得良好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的关键。牙体预备肩台的制备方法以徒手和经验为主,缺乏全面客观的术前设计、术中核查及最终检验,肩台预备术的精度亟待提升。本文...
2020,38(6):712-712-717 罗天, 李俊颖, 于海洋 -
不同特点妊娠期牙龈瘤的治疗体会
妊娠期牙龈瘤在中国发病率高,口腔门诊和产科门诊均十分常见,口腔医生在接诊妊娠期牙龈瘤的患者时,不仅要根据局部病灶的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更需要了解孕妇的全身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预判治疗过程的各种风险。本文通过3例具有代表...
2020,38(6):718-718-725 程国平, 叶畅畅, 唐兢, 孟姝, 吴亚菲, 丁一 -
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治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机遇与挑战
如何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的疗效,一直是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重点。恶性肿瘤规范化诊治的目的就是提高疗效,而在规范化诊治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在OSCC现有诊治指南的基础上,针对OSCC临床分期的更新内...
2020,38(5):484-484-488 钟来平 -
晚期头颈恶性肿瘤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述评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PD-1单抗的出现使免疫治疗迅速成为各种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选择。国外大量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其在晚期头颈癌的治疗中具有较传统治疗方案更加显著的疗效,同...
2020,38(5):489-489-494 郭伟 -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抑制剂GSK126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抑制剂GSK126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为舌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GSK126作用于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
2020,38(5):495-495-501 刘佳楠, 马曌磊, 苏荣健, 黄克强 -
热化疗诱导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表达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免疫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热疗、化疗及热化疗联合能否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表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CCK-8实验确定平阳霉素(PYM)工作浓度,选择温度39、42及45 ℃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SCC-1...
2020,38(5):502-502-508 孙巧珍, 石凡, 罗丹, 徐婷, 王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