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险和福利措施有很久的历史了。早在十六世纪末,英国就采取了救济贫民的措施。这一部分支出,正如马克思所说:“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如果从一八三三年德国颁布的疾病保险...
1984,(02):-19-26+35 赵立人 -
扶贫攻坚与民族地区的贫困动态──以四川省为例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民族贫困人口集中的四川省为例,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对扶贫攻坚以来民族地区的贫困动态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结果显示:扶贫攻坚使民族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状况有了...
2000,(03):-49-53 张衔 -
略论古代思想家对封建经济思想“三大教条”的批判——兼及“三大教条”的形成
“贵义贱禾旷,“重本抑末”、“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经济思想的三大教条,或者说是三大支柱。它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源远流长,二千多年来一直居于统治和支配的地位。历来被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家视为圭臬,奉为金科玉...
1984,(02):-27-35 裴倜 -
思想政治原则的新概括——学习邓小平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札记
邓小平同志把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政治原则概括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重大决策,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
1984,(02):-36-39 徐正明 -
论中国现代喜剧思想史上的主观论取向
在中国现代喜剧思想史上,主观论是一种侧重从主体角度阐释喜剧问题的理论思潮。这一思潮着重从心理学视角发掘主体隐秘的心灵世界,它对笑与喜剧心理及生理基础的研究是一种完备而科学的喜剧观念体系所不可缺少的...
2000,(03):-54-60 张健 -
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结构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是一个科学的体系,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在对现代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反映整个客观世界最普遍的本质时,在和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斗争中,人们逐步意识到需要补充...
1984,(02):-40-47 崔广义 -
论《琵琶记》的悲剧命运观
《琵琶记》在悲剧命运观的揭示上无疑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它通过展示作为个体的人在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冲突中.深刻地表达出那种“不可动摇的合理性与合情性”是如何既矛盾又统一的,以及这种统一又是如何使封建文...
2000,(03):-61-65 林刚 -
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系统方法及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作用
现代科学方法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系统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灵魂,它带动了控制论方法和信息方法。...
1984,(02):-48-54 张牛 -
《红楼梦》里藏血情
《红楼梦》借“假语村言”“幻形入世”的手法,在小说中潜藏了康熙朝储位斗争中因叛逆性格沦为牺牲品的太子胤的悲剧故事,曲折表达了失去自由的禁锢生活的血泪真情,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封建专制的深刻怀疑。
2000,(03):-66-72 张放 -
以俗为雅;禅籍俗语言对宋诗的渗透与启示
宋诗人提倡的“以俗为雅”,一是指题材的世俗化,与排宗多举日用事的宗教实践观有关;二是指语言的通俗化,埋词俗语入诗,其根源来自禅籍俗语言风格的启示。宋诗受梯籍俗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禅宗语录中常...
2000,(03):-73-80 周裕锴 -
从《贞符》看柳宗元哲学体系的矛盾
《贞符》是柳宗元反对董仲舒的天能“降符瑞”思想的有名文章,有些书和论文,都把它作为地地道道的唯物主义思想加以引用。其实,这篇文章只能说主要方面是唯物主义的,它并没有完全摆脱西周以来的“皇天无亲,唯德是...
1984,(02):-55-60 贾顺先 -
宋代泸属羁縻州部族及其社会文化再探
本文在刘复生《宋代“沪夷”非乌蛮集团的民族成分》等文基础上,对宋代沙州所领羁縻州的州数、州名、獠人群落分布,以及獠人、乌蛮、羿子等族的社会、经济、文化面貌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和补充...
2000,(03):-81-86 郭声波 -
论老舍三十年代初期之国情观——也论《猫城记》
老舍的长篇寓言体小说《猫城记》捕捉了当时大量的社会现象,集中地体现了老舍三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国情观;这不仅对于我们了解三十年代旧中国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很多感性材料,而且对于我们研究老舍的思想发展、文学创...
1984,(02):-61-67 杨中 -
意境说与典型论产生原因比较
中国与西方的文艺理论,皆自成体系,各有千秋,这一点,特别突出地体现在中西两大文艺体系的核心问题——意境说与典型论上。 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统治了西方文坛达数千年之久,而且在...
1984,(02):-68-74 曹顺庆 -
灵谿词说(续八)——论柳永词
“词”,这种自隋唐以来配合着当时流行的乐曲而演唱的歌词,从中晚唐之际由士大夫染指写作之后,其所经历的原是一段由俗曲而渐趋诗化的过程。由敦煌所发现的一些俗曲,而至《花间集》中的艳词,由温庭筠词之引入联想...
1984,(02):-75-87 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