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N电子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本文采用平面波赝势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CrN平衡态的结构,电子和光学性质,并与现有的结构数据实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符合较好。计算得到了CrN能带结构、态密度随电子能量的变化关系以及复介电函数、折射率、吸收系数、反射...
2017,54(3):568-572 王静楠(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生态物理实验室);杨坤(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生态物理实验室) -
Si空位缺陷对β-FeSi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对含Si空位的β-FeSi2 缺陷体系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Si空位引起了晶格结构发生畸变,能带变窄,在价带与导带之间形成一个独立能带,费米面整体向上发生微...
2017,54(3):573-578 邓永荣(安顺学院贵州省高等学校航空电子电气与信息网络中心);闫万珺(安顺学院贵州省高等学校航空电子电气与信息网络中心);张春红(安顺学院贵州省高等学校航空电子电气与信息网络中心);周士芸(安顺学院贵州省高等学校航空电子电气与信息网络中心);骆远征(安顺学院数理学院);张在玉(安顺学院贵州省高等学校航空电子电气与信息网络中心) -
SiH分子特性和势能函数的外场效应
设置不同的外电场参量,采用B3P86/cc-PV5Z方法优化计算,获得不同外电场中SiH分子的键长、偶极矩、振动频率和红外光谱等物理性质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双取代耦合团簇CCSD(T)方法和相同的基组,扫描计算单点能获得相关势能曲线. 结果...
2017,54(3):579-584 伍冬兰(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吴爱金(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温玉锋(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曾学锋(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谢安东(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 -
肺炎克雷伯碳青霉烯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蛋白复合物的运动模式
肺炎克雷伯碳青霉烯酶能水解临床治疗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严重削弱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开发新型有效专一的肺炎克雷伯碳青霉烯酶酶抑制剂有助于提高此类抗生素的治疗有效率。β-内酰胺酶抑制蛋白能竞争性抑制...
2017,54(3):585-594 左柯(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杜文义(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代田洋(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刘嵬(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梁立(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胡建平(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乐山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
氧化锌矿浸出锌的优化实验研究
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选取Quadratic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在NH3-(NH4)2SO4-H2O体系浸出氧化锌矿的实验工艺参数,建立了回归方程。 回归分析模型的“Prob>F”值为0.0023,小于0.0...
2017,54(3):595-599 黄平(攀枝花学院;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李来才(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远(攀枝花学院) -
单畴磁铁矿磁接收器磁学模型
很多生物可以利用地磁场辨别方向和方位,而生物磁铁矿被广泛发现存在于这些生物体中,研究者认为,生物磁铁矿与周围组织(包括神经组织)构成磁接收器,它在与外界磁场的相互作用中,将外界磁场信息转化成神经信息促使生物作出相应的...
2017,54(3):600-604 钱霞(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g-C3N4–P25有机–无机复合物制备及可见光诱导光催化转化CO2性能研究
通过简单混合和热处理方法合成了不同g-C3N4含量的g-C3N4–P25有机—无机复合物。通过XRD、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红外光谱、XPS光谱和比表面测试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含60%或80% g-C3N4的g-C3N...
2017,54(3):605-610 万丽娟(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交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
多孔陶瓷基锂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Li4Ti5O12,通过XRD分析寻找出制备Li4Ti5O12的理想条件。将高岭土、滑石粉、氧化铝和碳粉制备的多孔陶瓷在前驱体溶胶中进行浸渍负载,经干燥、煅烧制备得到多孔陶瓷基Li4Ti5O12,进行酸改性得到锂离子...
2017,54(3):611-616 张理元(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杨东睿(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大利(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拟南芥AtTR1对AtCPK28和AtCPK32的体外泛素化修饰研究
AtTR1、AtCPK28、AtCPK32是参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的相关蛋白,并且与Ca2+信号通路密切关联。为了分析AtTR1和AtCPK28、AtCPK32之间关系,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AtTR1、AtCPK28和AtCPK32基因,纯化了表达蛋白,并在体外研究了AtTR1对AtCPK28和...
2017,54(3):617-622 樊莉娟(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彩丽(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朱旭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姚润东(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健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拟南芥 BAH1 与大肠杆菌热胁迫耐受的关系分析
泛素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蛋白修饰途径,E3泛素连接酶具有底物蛋白的特异识别功能。拟南芥BAH1含有保守的C3H4型RING结构域,能结合两个锌离子形成交叉式锌指结构,与DnaJ锌指结构类似。通过体外泛素化实验证明BAH1具有E3连接酶活性。在...
2017,54(3):623-628 梁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西兵(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牛毓龙(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毅(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药用丁基胶塞溶出物2,6-二叔丁基苯酚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 要:目的 血液制品的包装材料药用丁基胶塞在存放样品的过程中,有可能有2,6-二叔丁基苯酚物质的溶出,所以需要对制品中的2,6-二叔丁基苯酚进行检测方法的建立。方法 依据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和人血白蛋白的性质,选择高氯酸作...
2017,54(3):629-634 刘雯雯(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卢奎林(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柳海花(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高扬(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孙勇(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林宏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拟南芥At5g66070基因在ABA处理下的初步研究
摘要:ABA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种激素,通过诱导某些重要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响应逆境胁迫。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发现一个RING结构的E3连接酶AT5G66070,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受ABA诱导,因此我们对其在ABA处理条件下的相关生...
2017,54(3):635-640 何晓倩(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健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志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旭锋(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前胡和紫花前胡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中药材前胡和紫花前胡分别以植物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和紫花前胡(Angelica decursiva)的干燥根入药。研究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前胡和紫花前胡大量已有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20个环境变量对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2017,54(3):641-647 张琳(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邓亦麒(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谢登峰(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何兴金(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多效唑对紫穗槐抗旱节水的形态作用研究
为了研究多效唑对紫穗槐的抗旱节水的形态效应,开展了6水平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紫穗槐的盆栽试验,对紫穗槐的形态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多效唑有效抑制了紫穗槐的株高、叶面积、盖度、冠幅、基径,增加了紫穗槐的株数和叶色。适当...
2017,54(3):648-652 范志霞(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李绍才(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海龙(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一种改进的小非编码RNA cDNA文库构建方法
小非编码RNA(small noncoding RNA, sncRNA)是一类长度小于200个核苷酸且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 随着对miRNA、piRNA等sncRNA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sncRNA在基因表达调控、可变剪接、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与疾病等方面...
2017,54(3):653-657 杜光石(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功能基因组实验室);罗发涛(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功能基因组实验室);肖燕(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功能基因组实验室);陈红军(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功能基因组实验室);吴传芳(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功能基因组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