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本体论的美学——狄尔泰生命哲学美学述评
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德国哲学界出现了一股反对纯粹思辨哲学的生命哲学潮流。生命哲学家们关注感性个体生命的价值实现和自我超越问题。他们的哲学是以感性个体的生命意志而不是涵盖一切的绝对的实在为本体。他...
1993,(01):-67-70 刘伟 -
羌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
明代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地区,相继推行土司制度,清初又进行了“改土归流”,由此,羌族社会从封建领主制逐渐过渡到封建地主制,成为羌族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关于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的性质和作用,史学界、民...
1980,(04):-80-86 冉光荣 ,李绍明 ,周锡银 -
辞书编纂中的训诂问题——从《简明古汉语字典》谈起
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训诂释义与辞书的释义有两个明显的差别。一是训诂解释的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词所显示的具体意义,而“词典”所解释的却是从词的具体义中抽象出来的概括义。如《说文·支部》“彻,通也。”段注...
1988,(01):-75-80 四维 -
四川方言研究史上的丰碑——读《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上下册,杨时逢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年9月出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十二)。16开本,序1页,目录4页,四川方言调查点图1幅,正文1761页,四川方言地图说明1页,地...
1993,(01):-71-79 崔荣昌 -
对四川近代史整体研究的思考——《四川近代史稿》一书的前言
一 地方史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界日益重视的一个领域。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特征各异,史学界日益感到划分若干易于把握的区域空间,进行深入研究,是推动全国通史、断代史、专门...
1988,(01):-81-84 隗瀛涛 -
记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
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一部,十卷。每页二十二行,行大字二十三,注文略小,约三字当两字。卷一扉页有阮元题辞。题辞为: 此毛氏影抄本,精审已极,首钤“希世之珍”小印,真希世之珍也。书末有段茂堂 先生跋,足见此书...
1993,(01):-80-87 赵振铎 -
略论“女祸”与女性禁忌
一、“女蜗”的历史回顾 历史上所谓的“女祸”,即指由女人的姿色、言行、参与等招致的各种灾祸,大至破家亡国,小至惑人败事。世界三大宗教,教义中都有视女人为祸的内容。佛教把女人看成“万恶之源”,女性之美更...
1993,(01):-88-95 周蜀蓉 -
金文研究与古代典籍
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古史二重证”以来,古文字学与古代典籍的密切关系日益为广大学者所重视,目前的古文字研究已与古代典籍密不可分。从西周时期开始,已有典籍流传下来,东迁以后,文献益多,这就为广泛利用古籍来研...
1993,(01):-96-103 彭裕商 -
林则徐对新疆建设和边防的贡献
林则徐身居钦差大臣显赫高位时,在广州创造了销烟抗英的民族英雄业绩;在他被谗谪戍新疆,身处“罪臣”逆境时,则在那里成为边境生产建设的开发者和塞防思想的创导者。他的“敬利国家,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忘我爱国主...
1988,(01):-85-90+112 徐光仁 ,陈进忠 -
先秦诸子的义利观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性,进化的动力。人类经过累世的探索,逐步认识到除了一己私利之外,还应注意“义”即全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利”,开始考虑义利观问题。先秦诸子有关义利问题的论辩在我国出现最早,他们各有所见...
1988,(01):-91-105 罗世烈 -
评《七国考订补》
缪文远同志的《七国考订补》一书,最近巳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当我手捧着沉沉的上下两册“订补”时,不由想到订补者两年前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战国策考辨》,不由盼望着他即将出版的另一部新作《战国策新校注》早...
1988,(01):-106-112 袁庭栋 -
论秦简所载魏律“叚门逆旅”
《睡虎地秦墓竹简》抄录的两条魏律,其中都有“叚门、逆旅”二词。学术界对前者解释分歧,未能取得共识,有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而且,这两条魏律与秦律究竟有何关系?为什么在秦律之后抄录了这两条魏律?用意何在?由...
1993,(01):-104-110 杨禾丁 -
新繁发现曾兰书法碑刻
1991年新春,四川新繁东湖新陈列出一通十分引人注目的篆字书法碑,此碑不久前才从新繁出土,是蜀中女才子曾兰书法作品的重要发现。 曾兰(1875—1917),字仲殊(纫秋),号香祖,四川华阳人,蜀中名士曾阖君之姐。15岁与...
1993,(01):-111-112 李义让 -
论江南地区印纹陶的衰落
以几何形印纹和各种拍印纹饰为特征的印纹陶,是我国古代南方先民们在物质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创造。研究它的发生、发展和衰落,是研究我国南方地区古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们对此问题已作...
1980,(04):-87-92+113 王子岗 -
对“秦公钟考释”中有关问题的一些看法
宝鸡县杨家沟公社太公庙大队一九七八年元月出土的八件秦公钟(编钟五件,鎛钟三件),其铭词对于订正补充先秦史料,研究先秦历史都很有意义,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四川大学学报》一九八○年第二期刊登了伍仕谦先生...
1980,(04):-93-100 张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