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的村社制度——它的基本形态、内部结构和剥削关系
印度社会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村社制度的长期存在。印度的村社制度,也和在其他国家一样,是在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向私有制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农村组织形式。印度的特点在于它的长期存在,经历了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至今...
1980,(04):-101-108 赵卫邦 -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召开第三届年会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成都举行。本届年会由四川大学历史系与汉语大字典四川编写组主办,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徐中舒教授召集。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的...
1980,(04):-109-110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总目录
-
列宁一生对哲学的研究
列宁生于一八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今已是一百一十周年了。他从十七岁献身革命,到五十四岁逝世,为俄国无产阶级的事业,为世界劳动人民的解放,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1980,(03):-3-7 王仲士 -
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关系的几个问题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学习和教学中经常提出并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现在理论界仍然在讨论这一问题,但理解还是很不一致。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我们...
1980,(03):-8-14 鲁生 ,冉昌光 -
阶级斗争与人民內部矛盾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我们既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又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
1980,(03):-15-18 唐远镜 -
老子代表没落阶级下层的利益吗?——读《老子》新注释本书后
近两年中,《老子》的新注释本有三种陆续问世,复旦大学哲学系的《老子注释》(简称复本)、任继愈同志的《老子新释》(简称任本)都认为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下层势力的利益。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尚可商榷。
1980,(03):-19-23 魏启朋 -
论经济规律的历史性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讨论,对于肃清“四人帮”鼓吹“唯意志论”造成的不承认经济规律,以为经济规律可以按照政治需要而改变等流毒;对于提高广大干部自...
1980,(03):-24-29 罗节礼 -
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两种生产
当前,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和人口问题的研究,给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一个值得重新认真研究的课题。这就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一种生产还是两种生产? 一八八四年,恩格斯在他所著的《家庭、私有...
1980,(03):-30-37 严守忠 -
实事求是地评价列宁的认识论——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80周年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写于1908年,发表于1909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在斗争中诞生,80年来又不断引起论争。我国解放后的40年中,对它评价也是各说不一。但前30年占支配地位的是...
1989,(04):-3-6 王仲士 -
谈我国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协调发展
恩格斯说过:“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
1980,(03):-38-40 赵学董 -
陈子昂诗文编年补正
一九三五年,北京大学学报《国学季刊》第五卷第二号发表了罗庸先生的《陈子昂年谱》(以下简称《罗谱》)。这是有唐以来,为陈子昂编写的唯一的一本年谱稿。由于作者谙熟史料,其稿虽属拓基之作,却多是不刊之论。然,...
1980,(03):-41-48 韩理洲 -
转化范畴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关于转化范畴在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的座次,目前理论界的种种意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其一,认为转化隶属于矛盾同一性,是同一性的一个含义;其二,认为转化归属于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质变阶段的矛盾运动;其三,认...
1989,(04):-7-12 杨昌才 ,姜涛 -
《红旗谱》的语言艺术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作家情绪的倾向、个性的特征及其表达思想的特有方式等,都是从语言的具体运用中显示出来的。因此,...
1980,(03):-49-52 李保均 -
论科学升华的必然性
对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家和哲学家通过对科学自身的反思,形成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诸如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与真理、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
1989,(04):-13-18 高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