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积河湾裁弯形式与几何临界形态
自然裁弯是冲积河湾演变的突变事件,它既是某个河湾走向消亡的终点,也是新的河湾发育的起点,但裁弯形式和几何临界形态的规律尚未得到完全揭示。通过解读众多河湾裁弯的卫星图像,依据河湾裁弯的平面形态和动力条件,将裁弯形式分...
2012,44(1):82-87 李志威(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兆印(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文哲(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斜轧延伸过程的无网格RPIM方法数值模拟
应用微压缩刚塑性材料的流动法则,建立了基于无网格径向点插值法(RPIM)的斜轧延伸过程的3维计算模型。径向基函数具有Delta函数性质,可以直接施加本质边界条件,通过添加多项式基函数可以精确重构多项式,因此很适合应用于金属塑...
2013,45(1):67-73 孙杰(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胡建华(太原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双远华(太原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梁清香(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董双巧(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 -
基于SEM图像的细颗粒泥沙絮体3维分形研究及其应用
具有分形特征是细颗粒泥沙絮体的重要特性,为了解决目前主要是通过絮体SEM图像研究其2维分形特性的问题,利用SEM图像灰度值重建细颗粒泥沙絮体3维图像,通过MATLAB编程用盒计数法计算絮体3维分形维数;然后基于絮体3维分形维数,推...
2012,44(1):88-92 柴朝晖(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淤泥研究中心);杨国录(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淤泥研究中心);陈萌(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污淤泥研究中心) -
高强大规格等边角钢轴压承载力研究
进行了19个长细比λ=30~90的Q420 L220 mm×20 mm角钢试件的轴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构件在长细比λ>45时,以弯曲失稳破坏为主;长细比λ≤45时,以弯扭失稳为主。研究了现行钢结构规范中防止局部屈曲宽厚比限值公式和计算弯扭失...
2013,45(1):74-84 赵楠(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李正良(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刘红军(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多环氧交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
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含有羧基起内乳化剂作用稳定水性聚氨醣分散体(PUD),同时也使PU膜具有高的亲水性。为提高PUD涂膜性能,分别采用间苯二甲胺四缩水甘油胺(GA-240)和山梨糖醇多缩水甘油醚(GE-60)对聚氨酯水分散体(PUD)进行...
2012,44(1):154-159 瞿金清(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向波(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陈焕钦(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
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河道内生态基流
河道内生态基流是保证河流健康和基本功能不退化的最小流量,但是,现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很少从流域内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为此,以赣江袁河流域为例,运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根据逐日降雨量等资料进行了情景设计,模拟得到了10%~50%...
2013,45(1):85-90 肖玉成(重庆市巴渝水利规划院);董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研究所);张新华(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霍风霖(北京市人民政府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彭文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环境研究所) -
焙烧态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去除水中痕量高氯酸盐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考察了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及其焙烧产物对水中痕量高氯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初始浓度、pH值、温度、粒径、共存阴离子等对去除效...
2012,44(1):159-160 杨一琼(同济大学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乃云(同济大学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洪光(同济大学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马艳(同济大学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基于云模型的四川省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研究
为了研究四川省潜在蒸散量(ET0)的时空分布特性,利用FAO-56 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四川省4个分区45个站点1960—2010年51 a潜在蒸散量(ET0),首次采用云模型描述ET0的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51 a来四川省ET0先减小,2000年后...
2013,45(1):91-97 赵璐(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系);崔宁博(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梁川(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杨皓翔(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 -
有机酸结构对α半水脱硫石膏晶体形貌的影响及其调晶机理
研究了有机酸羧基数量、羧基间距、羟基等辅助基团、双键及其顺反构造对α半水脱硫石膏晶体形貌的影响,从吸附和晶体生长角度分析了有机酸调晶机理。结果表明,一元有机酸没有调晶效果;羧基间距3个C原子的二元或多元有机酸是高效调晶...
2012,44(1):166-172 彭家惠(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明凤(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建新(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瞿金东(重庆大学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邹辰阳(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结构安全与进度耦合实时仿真
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安全与进度受突发不良地质状况影响较大,实时确定不良地质对施工结构安全与进度的综合影响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通过建立实际施工状态“集合”与3维全尺度数值模型模拟状态“集合”之间的实时动态映射关系,以数值模...
2013,45(1):98-106 撒文奇(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社荣(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成波(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高辉(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γ-LiAlO2:Tb3+绿色荧光粉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了γ-LiAlO2:Tb3+绿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γ-LiAlO2:Tb3+材料呈多峰发射,发射峰位于489、542、584和620 nm, 分别对应于Tb3+的5D4→7FJ,J=6,5,4,3跃迁发射,主峰位于542 nm。监测542 nm...
2012,44(1):173-176 杨定明(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王擎龙(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红新(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谢礼梅(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胡文远(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吴月浩(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
基于改进积分型Richards方程的区域地下水饱和-非饱和水流耦合模型
非饱和带水力参数强烈的非线性使得其数值模拟要求有较小的时间步长和空间网格,且模拟效率会受到边界条件的强烈影响,因此采用传统方法模拟区域饱和-非饱和地下水运动的成本非常高。针对该问题,将基于改进积分型Richards方程的1维...
2013,45(1):107-115 查元源(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焱(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金忠(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半芳香族聚酰胺成炭剂的合成与应用
采用对苯二甲酰氯与丙二胺通过低温溶液法合成了一种半芳香族聚酰胺(PPTA)成炭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物产率和比浓黏度的影响。确定了PPTA的最佳合成工艺:预聚温度0 ℃,单体摩尔比(丙二胺∶苯二甲二酰...
2012,44(1):177-182 袁丹丹(四川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殷海青(四川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显诚(四川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蔡绪福(四川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热电材料Ag0.8Pb18SbTe20-xSex的高压制备与性能
采用高压合成技术,制备了热电材料Ag0.8Pb18SbTe20-xSex(x=0,5,10,15)。研究了合成压力及Se含量对其结构和热电输运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测试发现,Ag0.8Pb18SbTe20-xSex样品具有单相的NaCl结构,晶格常数随Se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2012,44(1):189-191 宿太超(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佑默(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小雷(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尚升(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强(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贺春元(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红安(吉林大学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贾晓鹏(河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基于简化差别矩阵的增量式属性约简
新对象添加到决策表后,已有的属性约简将会发生改变,需要对其动态更新。为此,首先给出简化决策表和简化差别矩阵的定义,并证明了基于简化差别矩阵的属性约简与正区域的属性约简是等价的;然后,分析增量对象的不同情况,将增量属...
2013,45(1):116-124 葛浩(安徽大学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滁州学院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李龙澍(安徽大学 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杨传健(滁州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