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地震区特大泥石流工程防治新技术探索
汶川地震在龙门山地区激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震后4年里泥石流非常活跃,暴发了数次特大规模泥石流。初步分析了2个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失败的原因,发现对防治工程本身而言,主要因素在于...
2013,45(1):14-22 陈晓清(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游勇(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李德基(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杨东旭(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粘贴竹片加固木梁的研究
木结构使用功能变更或使用荷载增加均可能导致木梁受弯承载力不足,需采用措施进行加固。共进行了6根木梁采用竹片加固的对比试验研究,其中3根为对比试件,3根为粘贴竹片加固木梁试件。研究结果表明:粘贴竹片加固木梁受弯承载力可提...
2012,44(1):36-42 许清风(上海建科院 上海市工程结构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陈建飞(爱丁堡大学 工程学院);李向民(上海建科院 上海市工程结构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手机互动的资料缺乏山区洪水预警系统
山区降雨预报的不确定性强,实际降雨信息难以实时测报,使得准确及时的洪水预警难以实现。从群测群防角度看,山区居民可粗略测量各自位置上的实时降雨量,但不了解上游流域内的降雨情况,也不掌握对洪水进行可靠估计的方法。基于智...
2013,45(1):23-27 李铁键(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家叶(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史海匀(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昂(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郭大卫(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基于改进后灰靶模型的四川省水资源紧缺度评价
针对传统灰靶模型等权不合理的问题,尝试引入指标权重对模型加以改进。为提高权重的可信度,采用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AHP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权重),由此建立了基于综合权重的改进后灰靶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四川...
2012,44(1):43-49 李红(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周波(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 -
泥石流颗粒物质分选机理和效应
泥石流是一种由大量固体颗粒和液态水充分掺混所形成的多相流体,泥石流体内固体颗粒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泥石流颗粒物质的分选是引起泥石流流动性和冲击力大增的重要原因,是现阶段大型泥石流防治的重要关注方向。从基本的泥石流动...
2013,45(1):28-36 周公旦(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孙其诚(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鹏(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数控气压式柔性加载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针对地应力的模拟,往往采用液压千斤顶刚性加载的方式,该加载方式具有以下不足:1)使得模型边界的位移同步一致,而模型应力则呈现非线性分布状态,与实际工程的地应力状态不符。2)无法应用于不同形状的洞室内...
2012,44(1):50-55 陈旭光(河海大学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 隧道与城市轨道工程研究所;山东大学 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张强勇(山东大学 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段抗(山东大学 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刘德军(山东大学 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张宁(山东大学 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
强震作用下大型排架式U型渡槽的损伤破坏分析
强震作用下排架式渡槽结构易发生损伤开裂破坏,使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发生改变。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采用等效弹簧模拟桩-土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及温降法模拟槽身三向预应力钢筋作用,应用时域分析法对某大型排架式U型渡槽在强...
2013,45(1):37-43 张社荣(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冯奕(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高辉(天津大学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基于鱼类栖息地盐度需求的汛期河口生态需水研究
海河流域枯水期中下游河道基本干涸,汛期来水基本上是河口全年生态维持水量的惟一来源。根据汛期河口水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鱼类为河口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群,以盐度作为关键生态因子,构建基于生态学和水动力学的汛期河口生态需水...
2012,44(1):56-62 彭涛(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陈晓宏(中山大学 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王高旭(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陈志和(中山大学 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杜建(中山大学 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
低周反复水平力作用下加气混凝土填充墙的开裂试验研究
为了提高加气混凝土填充墙体的抗震能力,通过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力学性能测试和加气混凝土填充墙体在低周反复水平力作用下的开裂试验,分析了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受力破坏特征及框架梁与加气混凝土之间的竖向连接钢筋对加气混凝土填充墙...
2013,45(1):44-48 王甲春(厦门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曾骥(厦门理工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张照华(集美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 -
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偏心压杆承载力研究
输电工程中输电塔主材通常采用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的方式,其受力情况非常复杂。通过对12组双角钢十字组合截面偏心压杆的足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考察了单节间和双节间压杆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并利用多参数有限元分析了宽厚比、长细...
2012,44(1):63-68 刘红军(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正良(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SRC-RC竖向混合结构转换柱截面配钢分析
以16根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为基础,对SRC RC竖向混合结构中的转换柱进行了截面配钢分析。结果表明:型钢的配钢率对转换柱抗震性能与基本力学行为存在较大影响,配钢率较大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较小,而承载力相对较大;配钢率越大...
2013,45(1):49-54 伍凯(河海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薛建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赵鸿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粉砂质泥岩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
为了揭示分布于北天山中西部的志留系上统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的蠕变特性,为拟建于此的某深埋越岭特长隧洞的设计、施工,以及长期稳定问题评价提供依据,通过钻孔取样进行了三轴蠕变试验研究。试验在5台岩石三轴蠕变试验机上进行,围压...
2012,44(1):69-74 徐慧宁(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电学院);庞希斌(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徐进(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电学院);刘建锋(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电学院) -
悬移质泥沙采集分离器内流场的3维数值模拟
为高效采集水体中低浓度的悬移质泥沙,通过3维数值模拟设计了具有水力旋流器特征的新型悬移质泥沙采样器。采用拉格朗日法多相流分析模型,3维模拟分析了采样器内部压力分布、流体流动情况和悬移质泥沙颗粒的运动轨迹。室内模拟实验...
2013,45(1):55-60 曹植菁(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贺秀斌(中国科学院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测方法
为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两岸崩塌位置,通过对崩岸特征分析,提出用稳定岸坡作为崩岸判别指标,统计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河型、不同河岸地质的稳定坡比,探讨了深泓冲刷深度计算公式,据此可通过计算三峡水库蓄水后两岸实际坡比...
2012,44(1):75-81 唐金武(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邓金运(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星莹(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汪飞(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河口大规模围海工程对周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河口围涂工程建设将不同程度影响工程海域的水沙输移特性。运用平面2维潮流数学模型,以浙江温州瓯飞滩围涂工程为例,研究河口大规模围涂工程对周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基于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9个实测潮...
2013,45(1):61-66 穆锦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黄世昌(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娄海峰(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