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论环境伦理学的逻辑前提
环境伦理学的逻辑前提是“自然的内在价值”。但自然是被社会和技术所中介了的“自然”,因此,必须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确立“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一逻辑前提。
2001,(01):-40-45 李亚宁 -
论拉卡托斯的“科学史的理性重建”方法——兼谈与“历史的和逻辑的相一致”方法的比较
拉卡托斯将科学史分为“内部历史”和“外部历史”。他把能够按照某一方法论加以规范说明的科学史料称为“内部历史” (或“科学史的理性重建”) ;而把一切不能被该方法论加以规范说明的事实(这些事实只有借助于社...
2003,(01):-51-55 谭扬芳 -
“惟闻唱竹枝”——风俗专用诗体之滥觞
-
构建主客体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体系都是一种认识活动的结果,而主体和客体构成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两极。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突破了对之从两大块、四小块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传统模式,这样更有利于体现马克思主义...
2001,(01):-46-51 查庆,田方林 -
诗词诗意意义的解释、构成与对诗词的完整把握
诗词意义可区分为词典意义的陈述和解释与诗意意义的解释与描述。论述诗词的诗意意义的构成方式 ,指出诗意意义的解释和描述比词典意义的陈述和解释更接近于对诗词本身的把握 ,但这种接近对古典诗词的把握来说 ,还...
2003,(01):-56-61 蒋济永 -
“路上行人欲断魂”再考——也谈对杜牧《清明》诗的阐释
近年来 ,学术界对杜牧《清明》一诗不断作出新的阐释。本文重新检视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 ,并从民俗、语言、文学等角度 ,挖掘了这一诗作产生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 ,勾勒出了该诗的流变过程 ,从而有助于准确地...
2004,(05):-83-86 张子开 -
论儒学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创新
在中国和东亚的现代史上,儒学与西方文化一直进行着交流、互补和融合创新。利玛窦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曾认为,儒学与耶稣教的教义相通。儒学传到欧洲后,对一些杰出思想家如启蒙学者伏尔泰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己所...
2001,(01):-52-56 贾顺先,贾海宁 -
论汉语谚语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对汉语谚语的历史与定义作了概述 ,说明谚语与格言、成语、歇后语等的区别。分析了谚语如何从开始的大众口头形式而后与书面小说和散文相结合的演进过程。像在世界各国一样 ,汉语谚语具有传...
2003,(01):-62-70 罗圣豪 -
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大体上分为三种模式 :即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法院、独立的宪法法院和立法机关。其共同特点是宪法解释机关与承担违宪审查职责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同一个机关 ,并且基于一定的法理学基础。宪法解释需...
2004,(05):-87-94 周伟 -
晁公武“守”的是“荣州”
-
标点本《宋史》订误(四)
-
后现代视野中庄子之“游”
“游”是贯穿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 ,它属于艺术审美领域的范畴 ,是庄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人生、审美层次的呈现和展示。“游”和“道”密切相关 ,道属于本体论层次的概念 ,游属于生存论层次的概念。庄子的“游”中蕴...
2003,(01):-71-76 高燕,李贵 -
成玄英的人生哲学评说
成玄英的人生哲学中贯穿三条主线:一条是对生死的参悟;另一条是从心性这一内在途径完成自我超越,实现人生价值;还有一条是道本儒迹,削除圣迹,韬光晦迹的处世态度。这几条线交叉叠合在一起,构成其哲学思想的...
2001,(01):-57-64 李刚 -
论宋代民间淫祠
宋代民间淫祠泛滥成灾 ,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民间淫祠泛滥与民间巫风盛行之间 ,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 ;此外 ,由于宋代商业活动的兴盛 ,许多地方性的俗神迅速地向四面辐射 ;而两宋政权在对外关系方面的软弱无...
2004,(05):-95-101 刘黎明 -
灶神神话研究补说
袁珂先生曾证蟑螂是灶神 ,本文作支持补说。一 ,灶鸡成神于前 ,蟑螂与蝉后补。二 ,三虫成灶神的原因 :生物习性 ,人的祝愿 ,语言趣变。三 ,对灶神谱系及所有歧说作全面疏通 ,再现灶神神话网络。四 ,语言因素对神话...
2003,(01):-77-82 刘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