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社会主义的科学与价值
在社会主义理论史上 ,科学与价值是一直有争议的问题 ,特别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 ,制度社会主义与价值社会主义是争论的中心。社会主义除科学基础外 ,应该包含价值因素 ,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
2003,(02):-5-9 沈耕,扬雪 -
论“心”之言域及其在传统智慧中的意义
“心”之言域的整体性在现代学术的学科式研究中已被分解 ,由于这个缘故 ,它在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奠基性意义长期隐绰不明。“心”难以用现代西学的学科知识去理解 ,它含有身体之心、心之自性、心态心情等多重涵义。...
2004,(06):-41-47 吴兴明 -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维度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在品格要求对其进行当代阐释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创新的前提。当代实践哲学应是某种哲学诠释学 ,其诠释学维度应当在存在论的、规范性的和批判性的诸本质环节中加以把握。因而 ,海德格尔、...
2003,(02):-10-16 陈波 -
华夏民族“是非”价值观念是何以可能的?——汉语原初“是”的语义结构分析
探索汉语价值判断“是非”观念的来源以及与原初“是”“时”观念的源流关系。认为 :在汉语“是”与西语“tobe”之间 ,既有对应性 ,又有差异性。作为价值判断的“是非”观念 ,来源于作为形而上学观念的早期“是”...
2004,(06):-48-54 肖娅曼,黄玉顺 -
论经济哲学面临的三大前沿问题
作为以社会经济变化发展规律和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哲学 ,须下功夫分析社会诚信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知识价值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三大前沿问题 ,积极引导人们建立与社会经...
2003,(02):-17-22 庞跃辉 -
现代随笔的文体命名及内涵刍议
“五四”新文学时代 ,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 ,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 ,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
2004,(06):-55-59 谷海慧 -
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 ,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 ,它也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理论。它所表现出来的先验性则在中世纪发展为光照论 ,从而成为近代唯理论和先验论哲学的先驱。它和托马斯—亚里斯多德主...
2003,(02):-23-28 溥林 -
思想家歌德
歌德的思想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政治、文艺以至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 ,丰富、博大、深邃而且超前 ;他以诗剧《浮士德》等一系列作品表现的浮士德精神 ,更集中体现了整个西方的精神亦即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以歌德...
2004,(06):-60-65 杨武能 -
论新世纪中国哲学精神走向
新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精神?目前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启蒙运动补课论”;“传统文化本位论”;“后现代意识论”。这三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但它们分别反映了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
2001,(02):-5-11 陈文泽,潘义宁,郭金伦 -
20世纪以来日本的道教研究
综述 2 0世纪以来日本的道教研究 ,重点介绍日本道教研究的特点 ,日本的道教研究组织及其开展的学术活动 ,并对日本道教研究的最新动态作出评价和展望。
2003,(02):-29-34 张泽洪 -
“哥白尼式的革命”与哲学言说的困境
哲学作为一种言说,已经从本体论退到了认识论,再由认识论退到了语言论,而到此为止,一退再退的哲学实在已经退无可退;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哲学必须迎向自己的言说困境,迎向自己的对象化循环模式的极限。...
2001,(02):-12-17 余平 -
“蛊”的多元文化研究——志怪文学的解读模式
所谓损人利己的“蛊毒”是志怪小说的产物 ,是汉语多元文化的类型 ,包含着历史、医药卫生、语文、文学、迷信等因素。从蛊的全局和具体入微作结合研究 ,提供一个解读模式。
2004,(06):-66-73 刘瑞明 -
入世后我国人民币汇率与汇率政策取向
加入世贸组织将减弱中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 ,有效地扩大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基础 ,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更趋合理。为此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应由过去钉住于美元转为钉住于包括美元在内的一揽子货币 ,这样才更有...
2003,(02):-35-38 龚秀国 -
道偶像的黄昏──尼采对基督教道德价值的重估
尼采认为,基督教道德价值作为一种反自然的道德,是否定生命本身的。道德对生命的否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弱化生命,敌视生命,危害生命;二是道德作为一种保存手段在保护弱者的时候否定着作为生命力象征的...
2001,(02):-18-25 何仁富 -
杜诗双声叠韵的艺术
诗歌中的双声叠韵既是语言现象 ,又是艺术现象。杜甫最善于使用双声叠韵 ,其数量之多 ,结撰之精妙 ,是其他诗人不及的。文章分析杜诗双声叠韵构成的几种基型 ,指出双声叠韵的频繁使用显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卓越能力...
2004,(06):-74-78 马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