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几个理论问题
党的十二大为全党全国人民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 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
1982,(04):-3-8 王兆亮 -
试论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结构体系
人口经济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科学,七十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苏联、日本等许多国家相继出版了有关人口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并且在一些研究所和大学里开设了有关人口经济学方面的课...
1982,(04):-9-14 张文贤 -
国族建构语境下国人对边疆地区多元文化及教育方略的认识——侧重20世纪30-40年代的...
民国时期边疆危机突出,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亟须各族团结,国族构建成为当时急务。但因国内文化多元,族群众多,边疆教育成为构建国族的重要途径。西南地区在抗战时期成为民族复兴基地,此区域的边疆教育倍受国人关注。...
2011,(04):-56-62 汪洪亮; -
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在近现代思想史上,人道主义是一个长期被各种哲学派别注意研究和发挥的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別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来的杰出代表们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 马克思主义,就其思想的源起和终极目标来说,是要...
1982,(04):-15-20 张儒义 -
以道论诗与以诗言道:宋代理学家诗学观原论——兼论“洛学兴而文字坏”
宋代理学家以道论诗,曾用"自成文"、"人心感物"或"天机自动,天籁自鸣"等说法,建构起一套诗学观,包括诗歌生成论、诗歌价值观及诗无工拙论等,认为最好的诗是圣贤摅发胸中所蕴,自然而然,非人力所可为。他们又以诗言...
2011,(04):-63-73 祝尚书; -
儒释道的融合和宋明理学的产生
宋明理学或称道学,它是对以程颢、程颐、朱熹为首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首的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一种统称。无论程朱或是陆王,他们均以认识“理”和把“理”作为他们哲学的最高本体。不...
1982,(04):-21-25 贾顺先 -
西子经典形象与祓禊之俗及魏晋隋唐的女性观
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但受制于当时的女性观,还往往与民俗文化有关。魏晋隋唐时期,西施演变为浣纱女,并出现西施在吴宫采莲为乐的传说,便是一个显例。"浣纱"、"采莲"皆与祓禊之俗有很深的渊源,且与女性的关系非常紧密...
2011,(04):-74-79 刘航; -
论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杂文
郭沫若同志抗战前后写了大量的杂文,这些杂文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寓形象于说理,体现了革命内容和独特风格的比较完美的结合。不仅深刻展示了“时代的眉目”,而且也反映了郭老战斗的历程和思想发展的痕印。但是,解...
1982,(04):-26-34 华忱之 -
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赵树理专集》
一套规模宏大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开始陆续问世了。这是我国当代文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据丛书编委会的计划,这套丛书将包括“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一百多位作家的...
1982,(04):-35-43 王兴平 -
微博中的个体认同:静态“内观”与动态分裂
网络媒体已成为现代人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导致自我认同基础的改变。在网络推动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球化浪潮中,固定认同元素如人种、地域、国别这类个体识别元素对自我建构的重...
2011,(04):-80-85 陈华明;李畅; -
鲁迅与世界语
鲁迅是世界上最早支持世界语的伟大人物之一。当世界语刚传入我国不久,他就高瞻远瞩地推许这一新生事物,在他的后半生中,又以实际行动支持它的推广。鲁迅的这一立场对我国世界语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受到国际...
1982,(04):-44-49 侯志平 -
社会管理网络化与网络管理社会化——基于网络媒介双重特性的社会管理路径研究
网络媒介作为"参与式"社会管理系统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兼具工具性和社会性双重特性。基于此,社会管理的"参与式"模式可以分别针对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走社会管理"网络化"、网络管理"社会化"的交互路径...
2011,(04):-86-90 蒋晓丽;李玮; -
灵谿词说(续)
平生忧乐关天下,经略边疆赋壮词。别有深情流露处,眉间心上耐寻思。 (论范仲淹词)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并非专业词人。他出将入相,功业显著,偶尔填词,但所作甚少,传世者仅寥寥数首(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
1982,(04):-50-54 缪钺 -
试论晋宋之际的“文咏因革”
在我国文学史上,晋宋之际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期。此间,所发生的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乃是文学史上重要的阶段性转变之一。刘勰云:“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便是对这一转变的最早概括。 这是...
1982,(04):-55-62 吴朝义 -
“联省自治”浅析
1920—1923年的联省自治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宪政史上一段有趣的插曲。分析联省自治的起因、失败及其阶级內容,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是有一定意义的。
1982,(04):-63-70 邹小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