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生态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挑战——生态批评对生态文学中“放弃的美学”的探讨
文学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以人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拓展到整个生态环境,把从自然中抽取出来的傲慢、孤立的人的概念重新放归自然,研究人与生态整体系统中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此,其力荐生态文学中激进的“放弃的美学”...
2006,(03):-94-99 胡志红; -
陈维政教授
-
抗战时期基督教在华西的文字事工
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基督教在华西的文字事工一直比较落后,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基督教在华西的文字事工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几个重要的出版社和期刊社迁来华西,与本地出版社机构加强合作,成立了基督教联合出版...
2006,(03):-100-110 陈建明; -
构建大学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目前大学排行主要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而一流大学已经应用动态能力理论,整合并创造机制、条件与资源,发挥潜能,以造就竞争优势,得到持续发展。然而,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还不足,因为大学具备竞争优势及发展能力,并不等...
2007,(06):-5-10 周敬伟; -
西方医学社会史发展述论
医学社会史首先是在医学史内部孕育并诞生的,是医学史研究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其研究者也大多为医学史家而非专业的历史学家。而随着新史学的发展,历史学家越来越多地将疾病、医疗作为切入点来考察社会历史的变迁。...
2006,(03):-111-116+144 李化成; -
欧盟东扩:共同挑战“增长与就业”——《里斯本战略规划》的新起点
随着2007年1月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的加入,欧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共同体,拥有27个成员国。但新老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颇为巨大。本文叙述2000年3月欧盟制定《里斯本战略规划》的内容和进展,分析2005年3月东扩后...
2007,(06):-11-15+42 石坚;李竹渝; -
博杜安的整体史观念
博杜安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人文主义历史理论家,他对历史方法的探讨开始了法国人文主义者重新界定历史的企图。他的“整体史”观念是要通过融合法学研究、制度史研究和社会研究,扩大历史研究领域。因此,博杜...
2006,(03):-117-122 徐波; -
劳动合同关系终结的理论选择
关于合同终止与解除,在我国法学界存在包容说和并列说两种理解,且对现行立法产生重大影响。就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而言,选择终止与解除并列说作为劳动合同关系终结的理论基础,能合理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公平调整...
2006,(03):-123-127 王建军; -
论经济制度的财富效应
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传统、习俗、信仰、道德、法律、政策等。经济制度的存在使人们的经济行为受到选择性激励与约束。良好的经济制度能够激发人们努力从事创造性生产活动,并且能够引...
2007,(06):-16-19+78 恩佳;贺立龙;朱方明; -
加入WTO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策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最终归结为教育的竞争,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高等教育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从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
2002,(02):-5-11 卢铁城 -
企业知识传播障碍:理论研究与制度安排
在知识传播和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特别是组织战略以及与战略配套的相关制度保障的缺位,导致知识传播障碍的出现,从而影响了组织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提出解决知识传播障碍...
2007,(06):-20-25 石磊; -
外地劳动力就业的地方立法例合法性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实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但现实中劳动就业区别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二元化政策,使得各地在劳动法颁布施行后制定的旨在限制农村居民进入城镇...
2006,(03):-128-135 周伟; -
我国高校项目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
分析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困难的原因。高校在融资过程中利用传统方式进行融资存在诸多不足,高校资本结构难以优化,应采取新的融资方式。我国高校应利用国际上BOT、TOT、ABS、PPP等新的项目融资方式...
2007,(06):-26-30 杨蜀康; -
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和选择
中小企业传统融资体系内在的三大缺陷,即:中小企业的高风险性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三性原则"之间的矛盾,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高昂的融资成本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2002,(02):-12-16 赵昌文,王晓东 -
论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关于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学术界早已进行过大量探讨,但对农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尚认识不足。笔者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述英国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孕育和贡献。
2006,(03):-136-144 何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