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尼采的哲学解释学思想
在尼采看来,人的认识是由人的强力意志中心发射的对世界的透视,这种透视所 得的结果是“外观”;透视在本质上是评价和解释,是意义的置入,只是表达的不同价值主 体的“视界”;解释是通过语言完成的,语言作为...
2002,(03):-52-57 李知恕 -
对发展共产党党内民主的思考
如何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这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课题。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十六大,党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与发展党内民主、保障...
2006,(03):-10-15 李东明; -
边缘与风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学批评家
1978年之后,文学批评从中心向边缘位移,学术从政治化向专业 化位移。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空间的扩展,使知识分子和文人发生了分化。作为文人型知识分 子的文学批评家,是仅仅在体制化的约束下为了职位而生存,...
2002,(03):-58-63 阎嘉 -
近代自然科学家的形而上学信念
科学的产生和进化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近代自然科学以哥白尼为标志,经过开普勒、伽利略,到牛顿发展到顶峰。就其本质来说,近代自然科学家的形而上学信念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的文化思想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
2006,(03):-16-22 杨长福; -
道德与法在诚信建设中的辩证互动
中西方不同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条件分别造就了德性诚信和法理诚信的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从德性诚信尚未实现现代转型和法理诚信原则“纸面化”、规则匮乏两方面加以解读。加强诚信建设,塑...
2006,(03):-23-27 余华; -
论韬奋思想研究中的价值取向
近60年的韬奋思想研究中的主要价值取向,可以分为政治工具取 向和文化价值取向。只有站在“中国先进文化”的理论制高点上,才有可能正确理解韬奋思 想。
2002,(03):-64-70 郝丹立 -
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佛经的汉译
翻译是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两种不同话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 的对话。自汉代佛经翻译开始,中国古代翻译事业由文化征服走向文化交流。东汉时期,佛 经翻译受制于译者对两种不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低下以及语...
2002,(03):-71-80 周裕锴 -
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决于市场的优化配置,我国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自身机制的构建存在障碍。我国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人才市场供需主体到位、供求机制的建立、价格竞争机制的形...
2006,(03):-28-32 姜晓萍;侯军帮; -
《金瓶梅》中述补带宾句式考察
述补结构历来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问题尚无定 论。本文以现代汉语为参照,考察述补(包括传统的动结式和动趋式)带宾结构的述语动词, 补语和宾语在《金瓶梅》中的四种成分序列,及述补带宾结构的...
2002,(03):-81-85 宋慧曼,张和友 -
南宋杭州的开封宫观——宗教文化转移之实例研究
北宋灭亡后,伴随帝国统治中心由开封南迁杭州,原在开封的一些宫观亦先后在杭复建。这些在杭复建的宫观,大多与帝国政治结合紧密,是帝国统治连续性与合法性证实的舞台,并且是帝国与皇室安危的心理保障。由此看到,在...
2006,(03):-33-39 段玉明; -
论道教美学思想对明清俗文化的影响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在民间文化中得到较充分的表现。明清时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道教的审美趣味与世俗人情融合在一起,折射出明清文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对“至善”为“至美”的审美形象的描写及推崇;将“痴”人形...
2006,(03):-40-44 李珉; -
探索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历史
20世纪初年的中国“新史学”中有一个倾向,即将学术与思想合 而并论;到新文化运动之后哲学史兴起,1949年后受 苏联(前)影响,思想史研究中哲学色 彩甚重。到20世纪最后10年间,思想史研究中的哲学...
2002,(03):-86-91 罗志田 -
农民增收与农村基础教育: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教育能提高农民成功应对经济失衡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相关。农民教育的边际收益呈明显递增趋势,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每提高1%,可使农民整体收入增长10.25%。教育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2006,(03):-45-50 王国敏;周庆元; -
试论甲午战争前夕英俄的远东外交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
2002,(03):-92-97 林敏 -
企业信用状况的财务判断方法和模型——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实证研究
用68个存在财务报告舞弊和68个正常上市公司为样本,把分析性复核方法与4种模型相结合建立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以此检验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否会使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结果显示:舞弊行为确实导致企业的财务结构...
2006,(03):-51-57 毛道维;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