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律责任社会性研究
经济法律责任的社会性,是指经济法律责任的设置、体系构建以及制度创设等基于社会公共性考虑,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宗旨,兼容多种原则、制度而体现的一种整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责任形式的综合性以及制裁方式的多...
2004,(01):-94-98 钟雯彬 -
清季教官的宣讲与地方教化——兼及科举制废除对教官的影响
清朝政治的基本形态为儒家学说指导下的伦理政治,其特征是德主刑辅、教化先行。各学教官专为课士而设,是推行地方教化的重要力量。教官的教化是通过监督宣讲和亲自担任宣讲者实现的。宣讲始终以"圣谕"为中心,兼及...
2013,189(06):-14-22 苟德仪; -
论隐私权在刑事诉讼领域的诉求
刑事诉讼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隐私权是其应有之义。隐私权在刑事诉讼领域的诉求体现在:是否属于强制措施的认定标准从"物理入侵说"转变为"隐私权保护说";侦查措施中的"合理的隐私期待";为保护隐私权在侦查程...
2004,(01):-99-104 张春霞 -
晚清上海弹词女艺人的职业生涯与历史命运
随着晚清上海的开埠,西方文明的冲击,传统娱乐方式开始商业化、市场化,弹词女艺人群体应运而生。其产生、发展直到消亡,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其演出场所、空间、方式及其流变都表现出庸俗化、色情化的特征,与...
2010,(01):-80-86 宋立中; -
西方学者对马基雅维里共和思想的研究
长期以来,马基雅维里是西方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自1940年至1976年,三位西方学者对马基雅维里的研究动态作了较为详尽的述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迄今,又有若干重要的...
2013,189(06):-23-28 孙锦泉;任军锋; -
论黑社会性质犯罪中“组织性”证据的收集——兼论检察引导侦查的可操作性问题
"组织性"证据,是指证明实施犯罪的集团是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证据材料。实务中,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组织性"证据的收集存在三方面的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明确"犯罪的组织性"是"组织性"必要构成,明确"组织性...
2004,(01):-105-109 张斌,黄维智 -
相互承认与现代国家治理
承认作为一种观念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开始于近代,真正的承认应当是平等的相互承认。相互承认有助于消解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对日益强大的政府进行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因而成为现代国家...
2010,(01):-87-90+100 唐慧玲;徐水晶; -
“己学”刍论——工夫传统与儒家的为己精神
"为己"条贯的前后相续者,其大体的精神指向,乃在一个"仁"字。"仁"者,其作为道德性的内涵,无可置辩,只是需要吾人更进一步去做境界面与本体面的界说。故道德性境界面的"仁"与道德性本体面的"仁",成为儒家之心性践履...
2013,189(06):-29-42 麻尧宾; -
论宋代文赋
文赋是兴起于唐而成熟于宋的新兴赋体,它具有不同于其他赋体的特点,专尚于理而略于辞,有散文之风。文赋作品主要出现在北宋古文运动兴起以后,但两宋存世文赋不足百篇,元明清三代作文赋者更少,因为多数赋家并不认可...
2004,(01):-110-115 曾枣庄 -
公民评价政府绩效的抽样调查设计与可靠性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通过对1995-2007年的北京市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论证,发现公民能够从宏观层面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其评价结果可靠,说明抽样调查是实现公民评价政府绩效操作化的一个重要工具。
2010,(01):-91-100 严洁; -
北宋贡举改革与经学变古
北宋贡举改革完成于北宋中晚期,主要涉及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两个方面。改革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科举入仕官僚的素养,而且确立了儒学对科举的全面统治,推动了儒学的复兴。通过对科举考试内容和取士科目的改革,不...
2004,(01):-116-122 杨世文 -
上市公司并购整合效率的影响因素新探
已有研究并购效率的文献大多局限于并购交易效率,而忽略了并购整合效率,实际上两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本文首次区分并购交易效率与并购整合效率,并分析了影响并购整合效率的因素,重点讨论了政府干预、代理成本对并...
2010,(01):-101-112 王菁;田满文; -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从创建之始就与法律风险相生相伴,在法律风险中求生存谋发展。全球金融格局与法制监管环境的复杂化,使得法律风险由地区性和局部性风险上升为全球性和综合性风险,对商业银行风险总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
2010,(01):-113-118 周慧; -
异域生存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表达——论李金发诗歌的现代性
李金发诗歌借用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书写诗人对异域生存的理解。在异域,李金发时时感到自己是一个无根的异乡人,从而在现实中自贬身份、自抑情感,在诗学策略上,则以沉郁为情感底色,并撷取大量"丑恶"的意象来表...
2004,(01):-123-127 张德明 -
从自然哲学到道德形上学:牟宗三易学思想研究
牟宗三先生前期的易学专著《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函义》致力于揭示一套中国式的自然哲学,后期的易学作品《周易哲学演讲录》则旨在阐发一种儒家式的道德形上学。从自然哲学到道德形上学的表现历程,正是理解牟先生...
2013,189(06):-43-52 曾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