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电功率对微晶硅薄膜的晶化调控及光电性质的影响
以SiCl4和H2为源气体、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不同放电功率下沉积微晶硅薄膜, 通过调节放电功率实现了微晶硅薄膜的晶化调控和光电性质的优化, 并利用Langmuir探针和质谱计分别对等离子体空间的电子特性和中性基团...
2019,56(2):318-322 祝祖送(安庆师范大学);尹训昌(安庆师范大学);张杰(安庆师范大学);易明芳(安庆师范大学);闻军(安庆师范大学) -
外磁场对THz波段超导表面等离激元的影响
根据超导二流体模型,研究了在THz波段超导材料铌表面存在的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曲线和特征长度随外磁场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外磁场对表面等离激元激发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磁场强度增大时,色散曲线偏离光锥线程度将增大,表面等离激...
2016,53(5):1081-1086 张兴坊(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刘凤收(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梁兰菊(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
笼型Li6Si5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研究
利用密度泛函M06方法, 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对Si5和Li修饰的Si5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理论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Si5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 纯Si5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 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5团簇的...
2019,56(2):323-328 阮文(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宋红莲(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谢安东(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伍冬兰(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罗文浪(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余晓光(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 -
二阶微小项声波动方程的同伦分析近似解
由于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复杂性,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采用,但其不能给出解析解的表达式,且其精度有限。文章利用同伦分析方法求解二阶微小项声波动方程的近似解,该方程可以描述声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的衰减和非线性效应。首先,引入包含...
2016,53(5):1087-1094 纪娟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郭业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张兰芳(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黄忠(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
单层和双层氧化锌纳米管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层和双层ZnO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结果表明, 单层管的稳定性随着纳米管直径的增大而增大, 而双层管的稳定性几乎与纳米管的直径和厚度无关, 并且双层管的稳定性比单层管高. 所有纳米管都显示了直接...
2019,56(2):329-332 谢建明(盐城师范学院);陈红霞(盐城师范学院);庄国策(盐城师范学院) -
拟南芥ABA受体与UGT71B6的相互作用研究
为进一步分析ABA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71B6参与植物抗逆反应的具体机制, 本研究通过体外酵母双杂交实验与GST-Pull down实验、体内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分析了ABA受体RCARs与UGT71B6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ABA受...
2019,56(2):333-337 樊晶(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燕林(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曹婧(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乔乔(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毅(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卟啉微纳米结构的新法合成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无机酸中对离子对卟啉微纳米结构形成的影响,并通过这种简单方法实现了大面积制备卟啉微纳米结构。通过紫外、红外和X衍射仪等多种方法对其结构表征表明,在不同无机酸的作用下,盐酸调控使卟...
2016,53(5):1095-1098 杨建东(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系;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马蓉(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系);燕翔(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系);卢小泉(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生物电化学与环境分析重点实验室) -
FEZF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探究FEZF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临床意义.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以及细胞实验,发现FEZ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其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
2019,56(2):338-344 李宗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功能基因组实验室);贺正池(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功能基因组实验室);肖雪薇(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功能基因组实验室);罗玉(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功能基因组实验室);兰洋(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功能基因组实验室);吴传芳(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功能基因组实验室) -
二芳基脲与阴离子间氢键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本文采用DFT/TD-DFT,讨论了1,3-diphenylurea (DPU1)和-NO2、-N(CH3)2对位取代DPU1(即DPU2)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在基态,-NO2的引入增强了同侧N-H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而-N(CH3)2的引入减弱了同侧N-H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另外,与DP...
2016,53(5):1099-1106 刘文芳(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丁永萍(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谷中明(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郭玉玮(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
基于核酶的自剪切sgRNA及其在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为减少在CRISPR/Cas9基因编缉系统中,sgRNA通常由Ⅲ型启动子持续转录产生,Ⅲ型启动子不易控制,sgRNA持续表达又容易产生细胞毒性这一缺陷,本文拟建立由Ⅱ型启动子转录,并由内含子中释放sgRNA的方法.我们在sgRNA的两端设计了三种“核酶 s...
2019,56(2):345-350 单策(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中瀚(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利用灰度掩膜光刻技术制备螺旋相位片
螺旋相位片(Spiral phase plate简称SPP)是产生轨道角动量光束的一种重要光学器件,在光束调控、量子信息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打印灰度掩膜的螺旋相位片的加工方法,详细讨论了SPP设计方法和光刻工艺,并实...
2016,53(5):1107-1112 周静(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大学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阳泽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高福华(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 四川大学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杜惊雷(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 四川大学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国西南主要苹果产区潜隐性病毒分子鉴定
为了深入了解苹果受潜隐性病毒的影响情况, 本研究针对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387份苹果叶片样本,利用RT-PCR及多重RT PCR技术,分析鉴定了三种苹果潜隐性病毒——苹果茎痘病毒(ASPV)、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
2019,56(2):357-362 姚润东(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史文森(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孙吴润泽(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健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拟南芥E3泛素连接酶AtARRE与ABI5相互作用分析
为了阐述AtARRE与ABA信号通路关键转录因子ABI5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原生质体瞬间表达系统探究了AtARRE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证明AtARRE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随后,采用酵母双杂交和GST-Pull down技术分析了AtARRE与ABI5在体外的相互作用,证明AtAR...
2019,56(2):363-368 李褚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博雅(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颖(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旭锋(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志斌(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高山离子芥CbPLDβ基因对转基因烟草抗寒性的影响
为分析高山离子芥CbPLDβ基因的抗寒性价值,本实验构建了高山离子芥CbPLDβ的表达载体PBI121-CbPLDβ并转化烟草,经过筛选及PCR鉴定,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通过低温胁迫实验,分析了转基因烟草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
2016,53(5):1113-1118 陈霞(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宜坤(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仇奕之(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璐(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宁(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重庆南川区道地药材玄参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本研究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南川区五个地方人工种植玄参的遗传多样性,利用7条UBC引物共扩增出了61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48条。片段长度约为250~2000 bp,每条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数为4~14条。同时采用NT...
2016,53(5):1119-1124 马腾蛟(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医学研究所,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陈杰(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医学研究所,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丁显平(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医学研究所,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南川生物技术研究院);陈鸿翰(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医学研究所,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包善飞(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医学研究所,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南川生物技术研究院)